一颗心的驻守,带动了一个村子的发展;一份情的付出,推动着一个村庄的前进。
2018年4月,双辽市互联网信息中心副主任王冬力带着真情、扛着责任,踏上了东明镇庆祥村这方热土,成为了村里的驻村第一书记。从那一时刻起,她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倾心帮扶,成为了庆祥村百姓致富路上的主心骨,装帧着庆祥村百姓的致富梦。
刚刚来到庆祥村的王冬力,在生活、劳动和思想上出现了许多的“不适应”,那时她意识到,基础设施薄弱,村屯环境脏乱差,是阻碍村里发展的重要原因。
养殖业是村民脱贫致富的“饭碗”,砸不得,可天天在这种刺鼻的臭味里生活,村民的幸福指数太低,也影响村容村貌,怎么办?这是王冬力第一个需要破解的难题。她查阅资料、请教专家,最后决定与村干部一同挨家挨户做工作改进圈舍,由一家一户自行排放改为集中处理。同时,与双辽市畜牧局协调沟通,在距离居民较远处,归集体所有的废弃坑内修建了占地331.65平方米的有机肥堆放点,储尿池1680立方米,养殖户每天集中储存养殖排泄物,发酵后还田,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环境生态良性循环。
与镇包保干部、村书记到贫困户张振福家走访
庆祥村原有贫困户20户、52人,要开展帮扶,就要摸清最全面的一手资料。从驻村那天起,王冬力便带着她的真情和耐心坚持听群众说实话、讲真话,甚至听气话、恼话,视村民为亲人,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根据每一户的致贫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
庆祥村二屯建档立卡贫困户吴博,从小患肌无力病,不能自理,今年12岁,体重140多斤,爷爷生病、父母离异,单靠年迈的奶奶照顾,生活困难。在得知这一情况之后,王冬力给小男孩捐助衣物,还帮助联系双辽市甘露爱心协会的好心人进行捐助,每月捐助200元生活费用外,还为小吴博实现了坐轮椅的梦想。第一次收到善款时,小吴博坚持用自己尚能用的右手,在已经写好的收据上,歪歪扭扭的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并写下了两个有着千斤重量的字:谢谢!
访贫因,挖穷根。富裕一片乡亲,安定一方百姓,为了这个简单而又不简单的目标,王冬力把一件件实事好事办到了村民的心坎上,把庆祥村的百姓引到了幸福富裕的大道上。
为贫困户寻找务工渠道,是王冬力时时挂在心上的事儿,通过努力她一次性争取短期(60天)用工岗位50多个,为50多名村民提供了就业增收机会。于德有、苗贵、张洪涛等贫困户,均增收5000余元以上。她用种植业结构调整助力民富。庆祥村现有耕地393公顷,其中旱田333公顷,水田60公顷。王冬力在全村大力开展种植业结构调整宣传,传播农业科学技术,让农户尤其是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掌握科学种植、养殖技术,实现家庭稳产高产,增收致富。她发展特色产业助农增收。着重发展壮大久牛养殖合作社、祥和种植合作社、生猪养殖等项目,引领贫困户全部加入了合作组织,让合作社成为农民脱贫增收的主动力。她引领村民突出抓好生猪养殖特色产业,目前,全村规模养殖户达到10户,家庭养殖户达到120户,生猪存栏达到1700余头,年出栏5000余头。
与驻村工作队员为贫困户张洪涛家挖树坑,栽植扶贫果树
而从走进庆祥村的第一天开始,王冬力就成了“不顾家”的女人。
2018年5月21日,王冬力正在村里与村干部带着村民实施有机肥规划,建设有机肥堆放点项目的关键时刻,突然接到家人的电话,年迈的父亲突发大面积脑梗,急需送到长春治疗,不能耽误。听到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王冬力猛然间不知所措。此时此刻,年迈父亲多么需要自己,可眼下是建设有机肥堆点最关键的时刻,如果走了可能会前功尽弃。王冬力强忍住内心的痛苦,和大家一同施工。她知道自己赶不回去照顾父亲了,从村里开车回家得一个小时,村里施工现场也离不开人,只能眼含泪水告诉自己坚强地挺下来,内心默默祝福父亲坚持住挺过这一关,手里拼命地干着活儿。就这样,父亲被家人送到长春急救,她在工地现场挥汗如雨。那一天,她依然微笑着,直到完成施工任务。
有一段时间,孩子时常念叨说肚子疼。她并没往心里去,她每天与孩子见面的时间有限,总是让爱人和婆婆照顾。爱人也在乡下工作,公婆在接到学校老师的电话才赶紧带孩子去医院检查,结果是得了阑尾炎,需要住院。和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她真想回去,真想陪在孩子身边,可就在这个时候,又有村民找她。为了村民的事儿,王冬力没能陪孩子治病。儿子一直吃药缓解,之后疼得严重了,孩子就自己去诊所打吊瓶,打完再回学校上课。直到最后实在疼得挺不住了,才不得不去医院做了手术。手术之后,儿子醒来看见妈妈的第一句话却是:“妈,你咋没去下乡啊?”
王冬力在第一书记的岗位上扮演了一个又一个的角色,而自己对家人却有太多的愧疚,但她始终无怨无悔!
她总是自豪地说:“我也是庆祥村村民,庆祥村是我的舞台,给我在这里发展的时间,相信未来的庆祥村将是辽河畔的一颗闪亮明珠。那个时候,家家富裕,人人幸福,通往小康的路畅通无阻!”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李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