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让我来当第一书记,我就要到百姓中去,走进百姓心里,成为百姓贴心人。”
现在,走进伊通满族自治县二道镇石场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新农村建设的美好图景:宽敞笔直的水泥路,干净整齐的新房子,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金黄滚滚的田间麦浪,展露笑颜的父老乡亲……
刘宇恒今年33岁,现任伊通满族自治县二道镇石场村第一书记,自她下派石场村第一书记以来,她始终把石场村当成自己的家,把石场村的村民当成自己的亲人,把抓党建推动各项工作作为自己的工作信条,她从大处着眼、小事着手,时刻把群众的事挂在心上,努力帮助群众排忧解难,深得群众的称赞。
刘宇恒驻村后,对石场村3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了入户走访,调查摸底,初步掌握村情民意,找准工作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重点对本村的五保户、低保户、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进行了梳理、逐户制定了帮扶计划和措施。
刘宇恒帮助贫困户创办企业申请营业执照
农村有句老话“要想富、先修路”,完善石场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就显得极为重要。为更好地拓宽经济发展渠道,作为第一书记,她把修建道路放在农村发展的首位。通过争取扶贫村“村村通”项目工程,与交通局协商为石场村招商引资,修建水泥道路6.4公里,基本达到水泥路面全覆盖。在施工过程中,她对施工队伍进行监督,确保修建的水泥路面保质保量。2018年9月,水泥路面已基本完成,这不光可以让贫困人口“走出去”,更能让招商引资项目“走进来”,实现贫困村振兴发展。
她将扶智当作是“软件工程”来抓,将走进贫困家庭、满足贫困户的需求当作“硬件保障”来做。她对石场村管辖下的九个自然屯做了全方位的了解,对于每一户贫困家庭的基础状况做到了如指掌。她坚持每周走进38户贫困户家中,了解贫困户生活中发生的点滴改变,为年龄大的贫困户打扫家庭卫生,改善居住环境。石场村的五保户老人们,夏季头发长了,她便自己买来理发器为老人理发,时刻关心每一位贫困户的生活状况。
贫困户刘明军家中有个三岁的留守儿童,刘宇恒定期为孩子买牛奶衣物等生活用品,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大湾沟屯有户村民,一名13岁女孩在母亲去世后,和大伯、父亲一起生活,她便把女孩作为重点关爱对象,定期走访,为女孩购买生活用品,关爱学习,及时了解女孩心理生活的动态。她看到有三户残疾贫困户家中的院落泥泞不堪,门窗破旧,就到残联为三户争取资金,修缮房屋院落,改善了三户的居住环境。
刘宇恒为贫困户送去鸡雏
贫困户裴清录、郝万春因病住院,刘宇恒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到医院看望,帮助办理住院手续及相关报销程序。贫困户郝万春因为住院费用自费部分也无力承担,她与多方协调,最后把郝万春住院自费的3000余元全部补贴出来。作为一个年轻的第一书记,她能够真正的扎根基层,走进贫困户家中,以老百姓的生活为己任,踏踏实实工作,得到了石场村村民的一致好评。
石场村生产结构单一,全村基本以第一产业为主。经过实地考察,刘宇恒发现石场村青山环绕,临近山上种植了大果榛子,村内有水库优势,可以发展农家乐小规模旅游,于是刘宇恒联系了景台的德盛秀绿山也公司,为他们公司大果榛子产品代言,借此来扩大石场村大果榛子的销量与影响力。
同时,经过多方协调,争取发改委资金210万元,修建了石场村旅游区。景区内以大果榛子采摘为主体,拥有多种休闲娱乐形式,如垂钓、观光等。2018年,为了丰富旅游区内资源,刘宇恒引进了百合种植项目,在景区内种植百合花卉33万株,投资66万元,打造伊通县域内花卉观光景区。同年6月,刘宇恒组织代言的大榛子产品参展了吉林省第三届“孕婴童”博览会,改变了大榛子低端销售模式,实现大果榛子的自主品牌。
刘宇恒参加四平市第一书记代言展示会活动
刘宇恒说:“我始终坚持着把点滴小事做好,如果说脱贫攻坚这项工作是在建造一栋大楼,我想,我特别幸运的成为了一块砖,参与到建造这栋大楼的工程中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刘宇恒的努力得到了上级的广泛认可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先后被评为吉林省优秀人民调解员,伊通县优秀党务工作者, 2019年获得了“四平市劳动模范”、四平市“五四青年奖章”称号。在她的身上集中体现了第一书记“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精神风貌,展现了当代共产党人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崇高品格。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李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