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吉林好人·最美教师暨黄大年式好老师发布会举行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李超 2955670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2019吉林好人·最美教师暨黄大年式好老师发布会举行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李超 2955670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网原创

2019吉林好人·最美教师暨黄大年式好老师发布会举行

2019-09-06 16:59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为全面深化新时代全省教师队伍建设,引领广大教师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广泛宣传教育系统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和高尚的师德情操,9月5日下午,吉林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在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联合举办了2019“吉林好人·最美教师暨黄大年式好老师”评选活动。经各地各校推荐,省级初选、终选,最终评出8名“吉林好人·最美教师暨黄大年式好老师”和2个“吉林好人·最美教师暨黄大年式好老师团队”。

  他们中,有扎根大山,用几十年坚守为山村娃编织走出大山梦想的乡村教师;有勇挑重担,把对生命的热望化作对教书育人孜孜追求的“红烛”。他们,大爱无疆,传递生命的温度;他们,勇挑重担,彰显工匠的风采;他们,科技报国,诠释家国情怀。我们用镜头定格一个个温暖的瞬间,汲取前进的力量。品格、感动、大爱......

图片1.png

  缱绻和风,传递向上力量,温柔浴沐,闪耀平凡光芒,润物无声的爱,伴随每一个孩子,走过山高路险,不惧困苦彷徨。

  李萍是延边第二中学2017级的学年主任。一个年级,800多名学生,她能叫出许多同学的名字,一年两个学期,每天都能看到李老师轻轻走过18个班级的身影,李老师膝盖劳损,常年贴着膏药,可是她从不呻吟一声,用病痛的双腿迈出铿锵的步子,丈量着18个班级的距离。李老师28年来一直坚守班主任工作岗位,送走了10届高三毕业班,多次被评为市级优秀班主任,并在2008—2019年期间10次被评为州先进工作者、2010年被评为州优秀班主任,《培养优生,激励再激励》《以生为本搭建平台,以爱为源伴生成长》等班主任论文在州级刊物上发表。

  2014年她因为工作需要担任年级组长,当时她的身体不是很好,从事教育工作的丈夫担任着另外一所重点高中的领导职务,工作压力很大,很不希望妻子再承担年级组长这么繁重的工作。学校的老师也很不理解,认为她已经功成名就,何必还自寻烦恼。但李老师二话没说就接过来,只要学校需要,她就一定要全力以赴!

  她工作中从不抱怨,总是迎难而上,克服困难,勇于担当。在学校的各项活动中始终走在前列,带头为灾区捐款;帮助同事解决困难。她默默奉献,辛勤耕耘,去除浮躁之气、远离功利之风,执着于教书育人,把心放在学生身上,把根扎在三尺讲台。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李老师不负重望,所带年级在2017年高考中勇创佳绩,创造了学校历史上的辉煌。其中有5名同学考上清华大学,1名同学考上北大。理科重点上线率达到78.78%,文科重点上线率达到65.6%。如此佳绩令学校上下欢欣鼓舞。李老师本人也被评为“全州高考优秀指导教师”。

  匠心风骨,手擎明灯搏风雨,引巨龙,平安穿行神州大地;职教砥柱,言传身教授技艺,育良才,繁星闪耀华夏苍穹。

  莫建国是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信号学院的一名教师,在他身上燃烧着“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激情,作为一名学院的教职员工,他热爱学院,为学院的发展献计献策、尽心尽力,同学院一起成长。被引进之后,2014年他曾提出《促学院发展的十条合理化建议》,用一定的高度和深度剖析了学校的问题,指出了改革的方向和措施。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他多次吃住在实训室;应对技能比赛时,他更是和学生一起打拼。忍着腰腿痛、睡在桌子上、啃着方便面,他指导的学生获得全国一类技能竞赛的第一名,多次夺得全国行业比赛第一名、省级比赛第一名、一企三校技能竞赛第一名等,并因此走上了央视“少年工匠”的舞台,学生也被评为全国十佳大学生、省十佳大学生、优秀少年工匠等。

  因为他总是加班,还总是自称“效率太低”,同事跟他见面经常问“昨晚回家是不是又挨批了”。妻子累了偶尔也会不理解:“你一个老师,天天忙什么忙?”说归说,但还是对他给予了最大理解和支持。他几乎习惯了妻子带着两个孩子学习,照顾老人和孩子生活,对此他只能心存感激,因为实在是“没有时间......”

  他把全部的精力投给了自己的职业,在他的字典里没有休息、没有爱好、没有迷茫,只有加班加点、只有努力向上,只有坚持不懈。“每天挤出2小时学习”已经坚持了18年,每天总结和思考已经灌铸在他的大脑,时时反思不足成了他的习惯,实干担当已变成他的武器。

  他有艰苦环境下奋战的经历,有管理多项事务的实力,有传递正能量的魅力。他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茅以升科学奖得主,全国、全路、全省技术能手,全路、全局技术比赛状元,长白山技能名师、全路科技拔尖人才等三十余项称号获得者。

  舍小我,循大义,孤身赴险得良茧,纤毫之物,助大国重器,飞天遁地跨江海;携同袍,砺精尖,淬炼神兵破篱藩,一生一事,盼壮志得酬,民生永固国长安!

  1993年,敖玉辉大学毕业,凭借着优异的学业成绩和科研能力,他本可以找到一份待遇优厚的工作,但老师的一番话让他选择留在学校:“玉辉,你认为怎么能把自己所学的东西更好地回馈给社会呢?”在26年的教师生涯中,他秉承“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理念,致力于“离学生最近的教育”,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向学生展示了一个爱国、敬业、求实、创新的光辉教师形象,不断向学生和同事们输送自身强大的科学知识、人格魅力和精神能量。

  2006年,敖玉辉博士毕业,应化所一位导师让他攻读自己的博士后,并承诺很高的待遇。但他看到碳纤维事业正在瓶颈之际,跟着那位导师读博士后就要改变研究方向。于是,他毅然回到了学校的实验室,开始了漫长的碳纤维原丝的聚合研究。碳纤维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西方发达国家对其生产技术严格保密,并严格控制产品的出口。在碳纤维生产技术研发方面,我国科研工作者虽已进行了近半个世纪的努力,但仍处于生产水平低、生产规模小的阶段。

  碳纤维原丝的制备原料丙烯腈是一种剧毒的化学物质,有95种毒性,不能闻、不能碰。他拒绝了学生们的帮助,一个人承担了所有的工作。在一个看不见头的科研道路上,面对着碳纤维原丝这个40年我们国家都没有攻克的难题,他能做的只有坚持。实验初期是最艰难的时期,半年时间里,没有产生一个好的实验结果。然而在他的心中,努力就一定能获得成果。

  2007年,尝试了几百次失败后,研究工作有了根本性的突破,实验结果与日本东丽公司聚合物分子量基本一致。吉林化纤集团公司在得知他们的研究有了突破后,提出与学校进行产、学、研合作,联合开发碳纤维原丝工业生产技术,并成立了联合科研攻关小组,实验室就此搬进了吉林的生产车间。

  聚合物聚合实验一次就需要八九天才能完成,这之间还得不停调控各种反应参数,他在企业一呆就是几周,吃在食堂,睡在值班室,24小时不间断工作,随时到现场处理问题。

  2008年,大年二十九,他才从吉林赶回长春过年,年后初六就回到吉林的实验室。当时天降大雪,公路交通已处于瘫痪状态,但是研究正在关键时刻,耽误一天就可能会耽误整个的研究进度。敖玉辉只好提前出发,打不着车,就坐公交,公路不通坐火车,到吉林再转公司的班车,辗转好几个小时,按时赶到车间。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敖玉辉团队用自己的方法,成功生产出第一批碳纤维原丝。5月,他又开始和企业一起设计并制造生产线,到10月,已经能利用自己的技术批量生产出性能指标符合要求的碳纤维原丝。30吨、100吨、1500吨……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2011年11月18日,5000吨的项目全线投产,产品的性能指标完全达到了日本东丽公司T300水平。吉林化纤集团也由此成为国内最大的碳纤维原丝生产基地,打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垄断,成功实现了碳纤维原丝生产技术的国产化,在国内外引起高度关注和强烈反响。

  2015年起,实验室突破了国内碳纤维成本高、生产效率低和质量稳定性差等关键问题,实现48K碳纤维在吉林市的工业化,打破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实现了碳纤维原丝的大批量“中国制造”,建成了国内最大的年产16000吨PAN基碳纤维原丝生产线,累计创造产值40多亿元,上缴利税8亿元以上。其中高品质的小丝束碳纤维已成功应用到“神五、神六、神七”载人航天飞船的制造中。低成本大丝束48K碳纤维则在沪宁高速公路、上海轨道交通、武汉长江大桥等重大工程中得到应用。

  同事们说:“敖玉辉,终于熬出头了。”

  2019年10名“吉林好人·最美教师”名单

  长春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教授敖玉辉

  长春理工大学教授向阳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铁道信号学院教师莫建国

  吉林市第一中学教师景蓉

  延边第二中学教师李萍

  松原市特殊教育学校马俊艳

  榆树市于家镇五家村小学陈亚平

  柳河县安口镇学校教师高霞

  吉林省首批万名支教教师团队

  吉林农业大学“粮食精深加工与功能性食品教师团队”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贾子尧/文 罗浩/图

编辑: 李超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