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是大气污染防治的关键期。日前,长春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落实2019年打赢蓝天保卫战“一微克”行动计划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实施方案》,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加强重点行业和领域分区域、分时段管控。强化工程治理,有效控制污染物增量,逐渐削减存量,在这个秋冬季能“抢”回更多的蓝天。
方案提出,全市秋冬季将实施更加严格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包括燃煤、工业、机动车、扬尘、秸秆禁烧、餐饮油烟、重污染天气应对等方面共7大项、32小项措施,以确保2019年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每立方米35微克标准以下,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均浓度控制在每立方米70微克标准以下。
深入推进燃煤污染治理。推进清洁供暖、燃煤电厂超低排放、集中供热燃煤锅炉达标排放、淘汰燃煤小锅炉、在用生物质锅炉环境监管、散煤污染治理。今年年底前,全市清洁取暖率达到40%以上,供热系统平均综合能耗降低至21.0千克标煤/平方米以下。推进燃煤电厂超低排放,确保重点大气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达99%以上。10月30日前,完成277台单台容量20吨/小时以下燃煤小锅炉淘汰任务;今年年底前,完成全市单台容量20吨/小时以下燃煤小锅炉淘汰任务。对未安装处理设施或设施不正常运行的生物质锅炉,实施停产整治。市区三环路以内禁止燃用散煤。通过推进燃煤污染治理,累计实现削减二氧化硫排放1652吨,削减氮氧化物排放2178吨,削减烟尘排放5130吨。
重点强化工业污染防治。强化“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工业炉窑、重点行业无组织排放的综合治理。9月30日前,完成印刷、家具等行业2318家“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8月31日前,完成工业涂装等重点行业606家涉VOCs排放重点企业排查。完成水泥、砖瓦等重点行业469台工业炉窑排查。今年年底前,完成20台(套)工业炉窑综合治理。11月30日前,组织开展水泥、供热等重点行业粉状物料储存场(罐、库)等无组织排放专项执法检查。
精细化管控扬尘污染。精细化管控施工、道路、渣土车、裸土扬尘污染。严格实施建筑施工标准化管理,对工地扬尘污染检查、巡查频次,每周检查比例不少于80%。今年年底前,市区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到100%,县(市)城区主次干道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0%。未采取有效覆盖措施,车厢未全覆盖、车轮未冲洗干净的渣土运输车辆不得上路行驶。今年年底前,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裸露地面。对超过1平方米未按要求覆盖的,依法予以处罚。
从严管控移动源污染。推进淘汰高排放车辆、车辆结构升级,从严柴油货车、区域限行、检测维修监管,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申报登记,禁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今年年底前,完成淘汰老旧柴油货车1000辆以上。城市建成区新增和更新的公交、出租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或清洁能源汽车比例达到90%以上。生态环境部门、公安交警部门、交通运输部门联合监管整治,每周监督抽测不少于1次,抽查数量不少于30辆。在四环路合围区域内,对国Ⅳ以下柴油货车实施限行。经排放检验机构检测不合格车辆,治理复检合格后方可上路行驶。禁止使用国Ⅰ以下和排放不达标的非道路移动机械,以及不达标燃油。加强油品和车用尿素质量监管。
加强餐饮油烟监管。强化油烟净化装置安装使用和运行监管。2019年底前,整治餐饮企业1000家以上。11月30日前,在经开、净月开发区开展餐饮企业油烟标准化治理示范街区创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餐饮业标准化治理模式。
坚决禁止秸秆露天焚烧。明确网格长和各级网格员职责和监管区域,建立区域联动机制。今年年底前,完成秸秆离田储运。10月1日起,实行各级网格员24小时值班,确保禁烧区内不得烧一把火,限烧区内不得擅自燃烧。过火面积超过100平方米以上的,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罚。禁烧区和限烧区范围,相关政策和管控规定,违规焚烧秸秆的严重后果,广大农民群众知晓率要达到100%。
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今年年底前,编制完成涵盖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的全口径一企一策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
严格实施采暖错峰启炉。分批隔时错峰启炉过程不少于7天。实行县(市)区、部门联动,开展联合响应、联合会商、联合督导、联合执法,形成防控合力。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艾灵 通讯员 李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