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赴朝旅游,集安成为内地游客首选的出境地点,恰逢旅游旺季,街头巷尾游客的身影随处可见,由集安发往朝鲜满浦每天有两列火车,当日往返是其特色,“世界最短国际列车”因此得名。
集安铁路口岸
朝鲜满浦来到集安口岸的朝鲜列车
距离集安市区东15公里,鸭绿江大桥横亘于碧波之上,被战火侵蚀的桥头堡矗立桥旁,历史的痕迹清晰可见,中朝双方以第十一桥墩中心接轨线划界线,桥上的守卫无论寒暑,数十载如一日,用忠诚的坚守镌刻人生画卷。
被战火侵蚀的桥头堡
桥上的守卫马晓君与马婧,既是父女,也是战友,他们是义无反顾的祖国儿女,更是国门下默默奉献的忠诚卫士。
军人父亲
什么是初心,什么是使命,对于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来自集安边检站的马婧这样说:“我的初心就是像父亲那样,践行忠诚;而使命,就是为国戍边。”
马婧查验朝鲜入境火车
有这样一对父女,两代坚守在国门下,只为那一个绿色的梦想。父亲马晓君,1979年11月入伍,在集安边防检查站工作了22年。女儿马婧,现任执勤业务一科科长,在集安边防检查站工作了10年。
孩童时期的马婧,就对绿军装有着特殊的感情,因为父亲总也不在家,常年在15公里外的中队驻扎执勤,每次看见那抹绿色就代表着父亲回来了,她总是紧紧地握住他的手,希望父亲能多陪陪她。
那年入伍
如果有命运,那就是命运的安排,2005年,马婧收到武警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没有交接仪式,却走在父亲来时的路,世界仿佛调转了方向,她成了他,父亲把对女儿的骄傲和期盼藏在心底。
当把马婧送入军校,即将离开的时候,她转身看见父亲蹒跚的背影正在抬手抹着眼泪,这时马婧才知道父亲写满岁月和责任的背影原来是会说话的。“我的记忆中父亲是非常坚强的,之前也从未见他流过眼泪。”马婧回忆起过往,眼泪止不住掉下来。
毕业后,马婧毅然决定回到集安,回到集安边检站,守卫在国门一线,与父辈站在同样的蓝天下,望着延绵到远方的路。“在这里是一份职责,更是一种使命,父亲一直以来的影响,让我对此格外亲切。”
初心不忘
“无论身在哪,永远都走不出父亲期盼的眼神。”父亲的记忆始终刻在她的脑海。回到集安伊始,驻地发了洪水,父亲告诉马婧一定要注意安全、一定要保护好乡亲们的生命财产,
当连续奋战几个小时以后,马婧给父亲打电话报声平安,电话那头的父亲,声音已经没有了年轻时的厚实、利索,长舒一口气“那就好”。
“我家中有一张老照片,父亲穿着老式军装拍摄的,直到现在,父亲仍然会拿出来衣服、肩章、老照片看了又看。”儿时的记忆中,她的父亲总是严肃异常,眼里的目光,让她从小就学会坚韧,而立后,才慢慢懂得父爱的炙热,才洞悉平淡的语言里,其实饱含着情感的传递。
“我的外公是一名边防警察,有那么一张全家福摆在家中客厅最显眼的地方,照片上,我的外公穿着一身略微老式的军装,直到现在,他仍然会拿出来衣服、肩章看了又看。”这是马婧儿子日记本中对于外公的记忆。
如今马婧拥有自己的三口之家,丈夫同样是一名移民管理警察,7岁的孩子也被这个家庭的特殊气质所感染,孩子也想成为一名移民管理警察。“虽然,孩子的未来总是有着各种变数,等将来他长大了,儿时的理想也许只是一个天真的梦。但是,值得我骄傲的是,我不仅赋予了孩子一条特殊的血脉,还给予了他一个积极向上的光辉形象,就像我的父辈教给我的。”马婧如是说。
2019年1月1日,边防部队转隶,从“橄榄绿”到“藏青蓝”,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马婧收拾心情、整理思绪、珍藏过去,不忘初心再出发,不管时代如何变化,职能如何改变,不变的是这对父女的初心和使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曹逸群 摄影 王涛 摄像 冯云鹏 郑子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