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努力方向。
那么如何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如何理解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围绕巩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做哪些具体工作呢?
中国吉林网特别邀请到了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部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庞立生教授。就四中全会《决定》相关内容进行深入阐释。
记者:请您谈一下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需要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庞立生:“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一种发展道路,总是体现为一定的制度安排。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创造举世瞩目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最根本的在于我们建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想,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特别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经过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灵魂,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二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属性,也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有效运行、充满活力的根本所在。全面依法治国,确保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法治保障。
三是始终坚持开拓正确道路、发展科学理论、建设有效制度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实践过程。这个过程不仅是在实践基础上改革创新、开拓正确道路的过程,同时也是在理论上不断深化,推进理论创新的过程,也是把好的有效经验不断制度化、建设有效制度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党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使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既体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我们需要在开拓正确道路、发展科学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四是坚持既坚定不移又审慎稳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定型。1980年,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它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新中国70年发展历程,就是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在坚持好、巩固好已经建立起来并经过实践检验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前提下,我们还需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继续加强制度创新。在这一进程中,我们既要及时总结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把成熟的经验和做法上升为制度,又要积极吸收借鉴人类制度文明有益成果,但决不能动摇或放弃我国制度的根基。
记者:请您具体谈一下如何理解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
庞立生: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是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内容,其核心要义在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化建设的灵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建设、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诸领域,体现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全过程,从而为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支撑。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的灵魂和最深层的内核,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方向,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理想及其在精神上所能达到的文明高度。一种文化的影响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凝结和贯穿其中的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引领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内在的先进性、广泛的包容性,集中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和价值追求。正是这一本质特性决定了其在我国文化建设中居于主导和引领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此基础上,我们党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从思想理论、实践探索层面逐步上升为制度层面,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可以说,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是在推进民族复兴、建设文化强国的进程中,我们党基于对文化建设经验教训的不断总结、基于对文化发展世情与国情的深刻把握,基于对文化发展规律的不懈探索而形成的重要制度。它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有助于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是推进意识形态治理现代化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制度保证,对增进文化自信和提升文化软实力、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从而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实现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要求坚持和加强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的领导;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理想信念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为先导夯实共同思想基础;要求坚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的有机统一;要求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道德建设、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全方位全过程。
记者:围绕巩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做哪些具体工作?
庞立生:研究好、宣传好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是高校理论研究和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我们需要重点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推进制度的理论研究。我们需要加强研究,总结制度建设的成功经验,构筑中国制度建设理论的学术体系、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用扎实深入的理论研究为坚定中国人民的制度自信提供坚实理论支撑。
第二,加强制度的宣传教育。要讲好制度故事,增进制度认同,强化制度自信。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制度教育”,要引导人们充分认识我们已经走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之路,只要沿着这条路继续前进,就一定能够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同时,还要对外讲好中国制度的故事,扩大中国制度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制度的认识和认同。
我想做好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以下几个方面是比较重要的。那就是——
要讲清楚中国制度是植根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所积淀的深厚历史文化传统,吸收借鉴了人类制度文明有益成果,经过了长期实践检验的制度;
要讲清楚中国制度是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能够有效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力的制度;
要讲清楚中国制度是具有鲜明特色和显著优越性并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的制度;
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制度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文明底蕴和文明特色、强大生命力的制度;
要讲清楚中国制度要经历一个动态演进、发展完善的过程,是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推进而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制度。
围绕以上内容,我们高校的理论研究和理论教育工作者,需要进一步讲好中国制度的故事,增强人们的制度自信,强化人们的制度认同,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越明/文字 罗浩/摄影 褚新宇/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