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援武汉医护手记】胡少丹:共克时艰 共战疫情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郭龙 3087583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驰援武汉医护手记】胡少丹:共克时艰 共战疫情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郭龙 308758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网原创

【驰援武汉医护手记】胡少丹:共克时艰 共战疫情

2020-03-17 23:06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疫情爆发伊始,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肺病科的优秀青年医生胡少丹已经意识到武汉需要支援,作为医生的她就在时刻准备着,私下里跟家人和朋友开始讨论援鄂的话题,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只要国家需要,我们是医生,我们是党员,去前线当仁不让,没有迟疑,没有恐惧。

  2020年2月15日,她剪短了头发,告别了爱人和孩子,带着家人和朋友的嘱托毅然随着医疗队踏上了支援武汉的征程。

  她对亲人和朋友们说:“我没有赶在第一时间去武汉已经很遗憾,大家不要担心我,我只怕自己不能发挥更大的力量,这次能和王檀主任一起去,我心里是很踏实的,有主任在,就有主心骨。”

  出发前医院配备了完备的物资、生活物品,暖心的同时感受到医院及后备力量的强大。

  抵达武汉时已是深夜,大家顾不得休息,迅速进入了备战状态,初到雷神山,C8 病区还是一个空荡的板房,屋里还存着大雨后的积水,在主任的带领下,从清除积水开始,完善病房、紧急培训、学习系统、无数次反复的练习,只为了尽快地接收患者。

image.png

  患者住进来了,胡少丹的心也踏实下来了,每天的工作开始有条不紊地进行。每次查房都耐心细致,因为她知道,面对这个没有特效药的病毒,医护人员不仅要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更要关心他们的心情变化,从而因人制宜地辨证施治;倾听他们的焦虑与难过,开导他们的压力与不安,虽然穿着防护服,也尽可能让他们感受到温暖的力量,做他们特殊时期的家人,这何尝又不是一种治疗方式?

  病区里有两个特殊的患者让胡少丹印象深刻,一位盲人,还有一位聋哑人。因为情况特殊,沟通上出现了很多困难。

image.png

  盲人患者是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大爷,一口标准的武汉方言让她第一次接触时一头雾水,一同进入病区的医生和护士也面面相觑,真是干着急啊,幸而同病室的小伙子看出了大家的焦急,主动担起了翻译的工作,有了他的帮忙,医患的协作性明显提高了,大爷脸上的烦躁也渐渐被微笑替代了。后来,他最喜欢胡医生来查房,他说这个小姑娘好,医术好,性格也好,就跟我老头子聊聊天我的病都好多了。病房里人都喜欢这个性格爽朗的东北姑娘,都说等疫情过去了,要请她看长江,请她赏樱花,请她吃武汉地道的热干面……

图片6.jpg

  当然,病区里也有患者情绪不好,或者嫌弃饭不好吃,嫌弃病房条件等等……遇到这样的情况,医护人员们都更加耐心地对待患者,更加关心他们的情绪问题,让患者们内心充满了感动。而对于医护人员而言,患者出院时的欢喜是真实而生动的,那一封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让他们觉得委屈与疲惫都是值得的。在这里,医护和患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战胜困难、战胜疾病。

  工作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日出日落,昼夜更迭,每一天都充实而有意义。

  胡医生不仅仅只是参与常规的诊疗工作,为了保留珍贵的资料,她还牺牲了本就不多的休息时间。无论是不是她值班,王檀教授查房的时候她必定陪在左右,因为她深知这是难得的学习机会,教授的每句话可能都是她从书本上学不来的,每次查房都获益匪浅。尽管知道新冠肺炎的传染性很强,她还是坚持每天观察患者的舌脉,她说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达到辨证施治的目的。收集到的科研病历才有真实性,以后的科研成果才能够真正为医学的发展起到作用。

image.png

  虽远离家乡故土,虽思念故乡亲人,但在未来回想起现在的日子,一定会是人生中最难忘最珍贵的一段时光。最近武汉的樱花开了,城市的天空湛蓝清澈,春天的生机散在风中。愿所有的医护人员与武汉一同,经过了风吹雨打,依旧有胜似闲庭信步的信心。待战斗胜利凯旋时,站在武汉长江大桥上,看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图片4.jpg

  每个时代,都有巾帼不让须眉

  每份安好,都有战士负重前行

  愿所有医护平安健康

  愿所有医护早日归来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越明

编辑: 郭龙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