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新区:“双创”改变生活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王韬 3169457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长春新区:“双创”改变生活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王韬 3169457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网原创

长春新区:“双创”改变生活

2020-07-03 16:20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报,对2019年落实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取得明显成效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励。长春新区“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成效突出,榜上有名,还将获得相应奖励支持。

  6月16日,中国吉林网记者来到在长春新区,在采访中,也深切感受到了,“双创”正改变着长春新区人们的生活。年轻而有活力的长春新区,也将用足用好激励政策,奋勇争先,攻坚克难,推动“双创”基地建设干出新业绩、开创新局面。

  多类型平台载体,放大创新创业“集群效应”

  为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长春新区与驻长“一院四所四校”组建了“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了五个产业孵化基地,搭建起光电子、新材料、生态农业等五大专业技术平台,现已成为辐射东北地区乃至面向东北亚地区的科技成果研发、技术转移和扩散的创新中枢。

  此外,长春新区积极搭建各类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长春先进激光智造园、吉林省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孵化基地、以打造医疗器械技术平台为主的苏州医工所、以俄罗斯技术为主的农科院等平台正在加速落地。

  为帮助科技成果与市场实现精准对接、畅通转化渠道,在新区范围内,创业企业可以享有省、市、区三级科技大市场提供的政策支撑、技术交易、仪器共享、知识产权等60多项创新创业集成服务。在市一级平台上,1500余台大型仪器设备、7805 件技术交易合同,143 亿余元交易额,681件科技成果登记,4155 名科技专家……正在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服务链有效衔接,一座“科技商城”正在新区拔地而起。

  在长春新区,主体多元、各具特色的孵化载体与创业者共同生长。目前,新区共有42个孵化载体,在孵企业数量达到1300余家,有效带动25000余人实现就业。围绕汽车制造、生物医药、文化创意、光电信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长春新区重点建设了一批专业化“双创”空间示范点,形成了一批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服务专业化的“双创”载体。

  招才引智下足功夫,打造“人才友好型”社会

  早在 2011 年,长春新区就在东北地区率先启动“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成立新区后,更是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人才管理体制机制创新,深入实施“长白慧谷”英才计划,加快培育和引进创新人才。创新实施“长白慧谷”英才计划10年间,已入选人才项目138个,长光卫星、永利激光、永固科技等一些引进项目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新区高质量可持续快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2019年,全区人才建设投入资金2.81亿元,新引进产业类项目109个,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9000余人,1名人才当选中科院院士,3名人才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长白慧谷”海纳天下英才工作获得全国最佳案例奖,全年兑现人才政策资金4200多万元;落实外籍高层次人才出入境优惠政策,吸引新注册涉外企业17家。通过赴北京“双一流”学校招聘等引才活动累计引进人才600余人。开展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集聚30个优秀人才团队项目。

  在引进境外高端人才方面,新区向公安部争取到4方面7项外籍高层次人才出入境政策,使新区享有与北京中关村、广东自贸区同样的政策,为外籍人才申请办理永久居留、出入境有效签证等方面提供极大的便利,这在19家国家级新区中,尚属首例。

  以政治站位强化阵地担当,用心用情做好创业服务

  围绕做精做细做实创业创新服务,长春新区以政治站位强化阵地担当,推进“双创”工作创新发展。 

  提升企业服务精准度。为贯彻落实长春市开展的“万人助万企行动”,新区建立包保服务专员制度,组建 118 支助企工作队,深入 1000 户企业开展对接走访,为企业提供面对面、点对点、全过程、全覆盖的精准服务。领导干部与企业建立了直接联系,软性服务环境越来越好。可以说,现在是新区创新创业“最好的时代”。

  围绕产业链做孵化,提升产业支撑和带动就业能力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长春新区促就业举措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能用尽用。“慧谷引凤”行动应时启动,以优化自主创业环境、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扩大企业就业规模、与高校联动扩大就业见习规模等20项具体措施贯穿全年,成为长春新区实现“稳就业、促发展”目标的有力之举。及时为173家企业组织招聘,达成意向6286人次,招聘成功1881人,近期,还出台了特殊人才“编制池”政策,活用新区资源帮助企业引进人才、留住人才。

  今年4月,长春新区与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吉林财经大学4所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签订了长春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合作共建框架协议,两个月来,协议各方不断推进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建设,千方百计克服疫情影响,促进高校毕业生良性就业,全力保持就业局势总体平稳,确保“六稳”“六保”措施落到实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产教深度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实现新区产业和经济发展目标培养新动能;帮助企业更好地选才、用才,吸引和集聚优秀人才,进一步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呈现出推进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建设的新实践、新作为、新成效。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于洋 文/摄

编辑: 王韬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