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工地热火朝天,大项目建设没“猫冬”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徐慧 3256774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工地热火朝天,大项目建设没“猫冬”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徐慧 3256774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网原创

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系列报道之一

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工地热火朝天,大项目建设没“猫冬”

2020-11-12 08:22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这间厂房我们共设计建造了4层楼,空间举架各有不同,可以满足企业在研发、生产、办公等环节的整体需求。”11月11日,中国吉林网记者走进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产业创新基地展示中心,一间标准化厂房展现在眼前。入冬以来,长春迎来“渐冻”模式,但记者在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感受到,这里的大项目建设并没有“猫冬”迹象,一个个工地仍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施工人员抢抓东北最后的“黄金施工期”……

  “体制机制创新,提高了项目落位与建设的效率。”示范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这里挂牌虽然还不到半年,但已呈现出在谈项目多、落位多、开工多的“三多”景象。

  坐落于示范区中科大街的产业创新基地项目,占地面积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88栋标准厂房正在加速建设。虽然项目一期工程尚未完全交工,但已有几个域外项目入驻。“这里不仅提供了标准厂房,还给予资金补助,让我们实现了‘拎包入住’。”交大增智技术创新中心是一家依托西安交通大学人才与技术优势,由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的国家级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平台,其产品包括非接触三维测量及检测技术、3D打印技术、快速铸造技术、快速模具技术等,该中心销售经理王深说,作为国内增材制造与3D打印行业领军企业,之所以选择将项目落位于示范区,看中的就是这里机制体制的创新。该项目落位其它地方,需要购地和建厂房,不仅工期长,投资也非常大,而落位示范区标准厂房内,让企业减少了近亿元的投资,仅用两个月就实现了投产,并与一汽等大型企业实现了技术合作,年内产值就能达到2000万元以上。

  中国吉林网记者了解到,完备的园区建设只是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创新体制机制工作中的一环。借助搭平台、强服务等手段,示范区在技术创新、招商引资、产业规划等方面广泛赋能。自设区以来,示范区按照体制优先、环境优先、人才优先的要求,突出创新和服务,实现管理的扁平化。

  “过去招商引资的模式下,企业需要投资土地,建设厂房,一个项目通常需要两年左右才能落地。但是在‘党工委(管委会)+公司+园区’的新模式下,我们成立了投资公司,主要职责就是扶持新兴产业在示范区顺利落地。通过科学的扶持手段,以参股控股的形式,可以有效缩短企业的成长周期,尽快达产达效。”长兴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鲍星冶介绍,公司成立至今,已经通过市场化的运作手段,成功控股了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参股了3个不同的产业,并且通过基金、股份投资等投融资手段参与了4个项目。“上个月我们签约的一个项目,明年春天就可以达产达效,周期缩短了一年半左右。”

  与此同时,示范区以承接国家和省“放管服”改革下放的管理权限为契机,以高质量服务、高效率运转为目标要求,大力推动营商环境建设提高软实力。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党工委副书记李子臣介绍,示范区全面建立行政审批清单管理制度,做到清单外无审批。鼓励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和自主灵活的用人机制,实行绩效与利益挂钩的激励机制。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体系。做好金融、咨询、会计、审计、标准、知识产权等服务“平台链”体系建设……

  新模式催生新机遇,新机制孕育新动能。对于未来中韩(长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的新面貌,值得期待。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于洋 摄影 罗浩 摄像 马瑞

编辑: 徐慧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