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网观察】长春市推出“错峰上下班”新规 迈出“治堵”重要一步?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梁欢欢 3269325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吉网观察】长春市推出“错峰上下班”新规 迈出“治堵”重要一步?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梁欢欢 3269325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网原创

【吉网观察】长春市推出“错峰上下班”新规 迈出“治堵”重要一步?

2020-12-02 17:47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12月2日,“今日头条”长春热榜首位给了“错峰上下班”。

  为缓解中心城区早晚高峰交通压力,长春市进一步完善错峰上下班措施。日前,长春市政府办公厅下发相关通知, 12月7日起, 在长省直事业单位、在长省属国有企业,市直事业单位、市属及开发区属国有企业,市本级(含)以下政务(公共)服务中心、公安出入境、车管所等窗口单位,将执行错峰上下班。

  看过“通知”后,第一感觉是长春为治理城市交通拥堵,下了决心!

  堵车,是一种“城市病”。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车辆不断增加,交通拥堵也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问题。和许多城市一样,长春也深受交通拥堵困扰。其中,早晚高峰交通拥堵,更是让人抓狂。 

  都说堵车,那么,长春到底有多堵?

  稍早前,一条被长春人在微信朋友圈转来转去的“消息”,就给出了答案。

  这条“消息”,准确来讲其实是高德地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发展部、清华大学戴姆勒可持续交通联合研究中心等权威机构共同发布的《2020第三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简称《报告》)。

  仔细查看报告内容,2020年第三季度长春多项指标“靠前”,一起来看:

  城市交通亚健康排名第四;

  交通健康指数同比变差城市TOP10榜单中,长春市以下降11.35%排名第二;

  长春市路网高峰行程延时指数为2.011,排在第二;

  在拥堵同比上升城市榜TOP10当中,长春以9.44%排在第四;

  在早晚高峰排队长度和早晚高峰停车延误TOP20榜单中,长春均以上升趋势进入榜中;

  如果这些还不够,再听听网友口中的堵车。

  “早晚高峰堵车几乎已经成了家常便饭,见怪不怪,出行成本剧增,像世纪广场等关键堵点,几乎成了每天的死结。”在长春营口路附近上班的王先生称,每天早晚开车都要经过世纪广场,大货车、私家车混合行驶,有时候红绿灯都没用,因为车根本就不走。

  无独有偶,上下班选择快速路通行的姜女士,也是叫苦连连。

  “上下快速路,特别是匝道处,那叫一个堵,关键是下桥口下去了很多都是广场或是主干道,红绿灯加剧堵车,家人等吃饭问几点能到家,从来不敢说几点,因为没点。”姜女士以赛德广场举例。

  城市堵车,问题出在哪儿?

  这几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就曾公开表示,“车辆太多、道路规划设计不合理、极端天气等等,都是背后的原因。”

  其实,这些问题是城市拥堵的“通病”,在长春也有“迹”可循。

  首先,来看快速增加的市区机动车保有量。

  据长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管所统计,2000年长春市区机动车85482辆,2005年达到244831辆,增加了近16万辆。2010年达到537319辆,5年增长19万辆。2015年7月末达到995337辆,5年又增加了46.3万辆。

  中国吉林网最新拿到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长春市(含公主岭)机动车保有量2402424辆,市区1724278辆。

  再看道路设计,因城市昔日布局,尤其是二三环以内,道路拓展空间有限,综合性交通系统完善存在“难点”。比如世纪广场、南湖广场、解放大路等车流量大,多条道路车辆汇入,道路拓宽改造升级条件有限,只能是交警高峰疏导。

  另外,城市快速路出入口匝道本是连接快速路系统内部交通流与外部交通流的纽带,但桥上车辆集中,加之地面信号灯、主干道设置不合理,易形成交通“顶牛”,尤其在高峰期拥堵严重时,匝道车辆排队会回溢到快速路主路,影响整个系统的畅通与运行效率。

  另外,极端天气影响也较大。尤其是冬季的长春,路面湿滑也影响了交通舒畅。

  错峰上下班,效果明显吗?

  “可以肯定的是,缓解中心城区早晚高峰交通压力有一定作用。”吉林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丁肇勇告诉中国吉林网,国内很多城市都有类似举措,有一些效果。

  中国吉林网注意到,错峰上下班制度在欧美发达国家运行较为成熟,以德国为例,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开始实行,“削峰”效果明显。

  来看国内,2008年,北京在奥运会期间曾启动临时错峰上下班制度;2010年,广州在亚运会期间也实行过错峰上下班制度。北京和广州的做法都是将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等单位的上班时间由8时30分调整为9时,下班时间由17时30分调整为18时。从各方反馈来看,错峰上下班较有效地解决了潮汐式交通拥堵,减轻了公交压力。治堵对于城市发展而言,是一件需要长远打算和规划的事情。

  但在专家来看,缓解交通压力,长远来看,还需要一系列配套措施出台。

  “长春人为什么宁愿堵车也要开车上班,其实很多人还是源于‘直达性’背后的无奈。城市有公交也有地铁,但是早晚高峰时,二者之间匹配还是存在问题,下车倒车不确定性强,供给与需求脱节,许多上班族担心迟到,索性不选择公共交通出行,这也是老生常谈的公共交通要智能化。关于公共交通,其实,已经有了动作。几天前消息显示,明年1月1日起长春地铁1、2号线末班时间延长。”丁肇勇表示,综合经济民生等因素,车辆限购、限号显然不合适长春。眼下,错峰上下班辅以公共交通“精准提效”,以及城市交通指挥体系合理化才是破题的要素之一。

  错峰上下班的好处确实有不少,但面临一些问题,也需要更合理地去推进。

  有网友分析,长春错峰上下班会带来一些“问题”。例如,错峰上下班,怎么“错”才更合理?家长上下班时间的变化,会造成接送孩子上下学时间的变化;各单位执行情况咋样,仍有待观察等等。

  破解交通拥堵“城市病”,根本之策在于规划引领,加快建立健全城市综合交通框架体系。如今,长春迈出了“错峰上下班”这重要一步,虽然只是第一步,但无论怎样都是进步!

  在这里,中国吉林网“手动点赞”!

  12月7日,长春就将迎来“错峰上下班”,效果如何?我们把答案留给时间。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栾喜良 文/摄

编辑: 梁欢欢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