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不光带动了我省经济的发展,更是为百姓提供就业,为社会进步提供了原动力,但需要看到的是,很多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存在技术水平低,实现利润较小,管理水平低等问题,导致企业难以为继,这其中极为关键的是民营企业人才保障上出现的问题。
人才兴,则事业兴。吉林民营企业如何引才、留才、用才?
全省两会期间,吉林省政协常委、万和集团董事长邹连和就深入思考了上述问题。
思考一
无缝对接打造人才引用平台
民营企业之所以发展强劲,与有一大批会管理、懂技术、善创新的民营企业高层次人才队伍密不可分。虽然民营企业的人才总量在逐年增加,人才结构在逐步改善,但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高层次人才队伍仍然存在较多问题。
这一点,邹连和深有体会。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民营经济的发展,开局就是冲刺,怎样激活更大发展优势,归根结底还得靠人才。”邹连和说,所有的技术创新,先进的管理,都离不开人才支撑。眼下,吉林省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薄弱点。今年提案当中,也有重点关注。如何将本地人才留住,引进一些更先进、更有能力的人才,急需破题。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
“吉林省应该建设一个人才引进的线上平台,帮助民企聚集一批科技人才,有效促进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人才与发展匹配。”邹连和在接受中国吉林网采访时表示,平台作用其实很清晰,就是吉林省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外地人才对吉林省哪个产业感兴趣,可进行有效无缝对接,这对民营企业的人才引进会有很大帮助。
思考二
留住人才 解决后顾之忧是关键
人才对于一个企业至关重要,一些阻碍企业发展的症结,都需要积淀人才来突破。但现实是引来了人才,人才却留不住,这个问题咋解决?
“结合现状,我有这样的感受,引进人才是第一步,第二步最关键的还是留住人才,必须让人才有归属感,让其感觉就是吉林人。”邹连和说,除了在待遇等各方面要好外,还要去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诸如,将引进高层次人才享受医疗体检、考察疗养、子女入学、培训培养、表彰激励等方面的具体措施做细做实,关注他们的个体化需求,解除他们生活上的后顾之忧。
这些问题给解决了,人才的心就能留在吉林,可长期为企业发展做贡献。接下来,吉林省在这方面也应该多下功夫。
人才的核心内涵,在于所具有的巨大价值潜能。
这方面,邹连和也给出建议。
“要让人才到吉林后,能够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尤其是技术人才,如果实现价值了,他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愿意在吉林工作。企业家应该有这个格局,全力去支持。”他举例说,有些尖端的科技人才,能够破解“卡脖子”技术,人家把技术带过来了,那么就需要企业支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人才需要什么,就满足什么,支持他出成果。
思考三
探索共享人才模式
对人才渴求的民营企业而言,因盈利水平等客观原因,在引才投入方面,经常是有心无力,是否可以探寻新路径?
“不同的企业发展阶段不同,但都存在人才需求。人尽其才,方能才适其职,能不能打造共享人才模式,满足企业需求 。”邹连和建议,共享作为一种新型模式,行业的渗透面越来越广,同样适用于企业。通俗点讲,一个人才如果是光电行业的博士或是院士,他的知识面就会非常广,如果说有两家或者三家企业都是从事光电行业的,而且几家企业之间的技术互相不冲突,也不是竞争关系,而且生产的产品、研发的产品,正好是这个高端人才知识里面的一小部分,那么企业间可否共同分摊人力资本,这种模式不仅会降低企业成本,可行性也非常高。
另外,未来另一个路径是,要思考怎么能把普通人培养成人才。可以借鉴省外一些思路,以培养先进制造业技术人才为重点,积极培育和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训中心的功能,建设一批高质量的民营企业人才培训基地和实践基地等。吉林省对于人才的教育和培养,这一块还应该加强。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栾喜良 摄影 摄像 郑子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