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战“疫”的中医担当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罗丹 3323558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通化战“疫”的中医担当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罗丹 3323558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网原创

通化战“疫”的中医担当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支援通化医疗队工作纪实

2021-02-23 17:37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在2021年通化抗“疫”战场上,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医疗队弘扬仁心仁术,不断突破生命禁区,贡献中医方案,注入中医力量,为吉林通化战“疫”擎起责任与担当,书写着一曲曲生命赞歌。

  从1月16日以来,医院医疗队分8批次抵达通化,从报名、集结、出发、在通化会师,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医疗队频繁上演着激动人心的一幕幕场景。

  临时党支部副书记仕丽作为医疗队医疗组组长,毎天进入病房为患者诊治病情,进行面对面问诊,一对一诊察,保证一人一方,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

  “每当询问患者病情时,我都会仔细询问病史及症状,生怕漏掉任何蛛丝马迹,第一时间对患者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便在开具处方时更有针对性地辨证施治。”她说。

  每天诊疗结束后,仕丽又会带领团队认真梳理和归纳,对当天患者的病情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

  附属医院医护人员刘琪华说,在艰苦工作当中,带队领导几乎每天都开会,前期讨论重症与危重症的病例分析;中期研讨整体新冠患者的救治情况与好转率;后期研讨新冠治愈患者的全身康复。

  王檀教授因长春抗“疫”战地需要未能来到通化,但也时时刻刻关注着通化疫情的动向,数十名高热持续不退的危重患者在王檀教授的远程中医指导下由危转重、由重转轻、由轻转愈。

  通过不懈努力,在此次战“疫”中,中医药全面覆盖预防、治疗、康复的整个过程,中医药发挥举足轻重作用,成效显著。

  筑牢“防护墙”   中医药运用全覆盖  

  通化安,则吉林安。通化胜,则大局胜!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尽锐出战,医疗队员大部分曾参与过武汉、舒兰新冠肺炎救治工作,具有丰富救治经验和临床救治能力,是一支具有多学科、多层次、管理架构齐全、党员占比高的团队。

  医疗队到达通化后,第一时间深入隔离点,对密接和次密接人员使用中药预防干预。成立了中医药防治全覆盖工作专班,对每个隔离点进行中医医师服务;组建专门团队,对每个隔离点进行中医药防治督导检查。

  医疗队领队杨永刚院长说:“我们非常重视防控工作,医疗队第一时间深入通化隔离点,对7521名密接和次密接人员使用中药预防干预,实现中医药早期介入、全程覆盖。”

  医院及时从长春调度调配中药,保障隔离点人群“点开药到”。同时,调配2台移动中药车进驻通化,全力保障相关人群的中药使用。

  医疗队后方组建了578人的咨询团队,依托“互联网+”,采用“1+1+3+N”的方式开展工作,一对一咨询干预,按照密接和次密接、重点人群、居家隔离人员进行划分,通过多层面、个体化、针对性干预,动态随访、进行心理疏导宣教,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防控工作中,中药预防干预,实现中医药早期介入、全程覆盖;临床救治上,他们将院内多学科合作缩小版搬进病区,第一时间给予中药治疗,对所有患者问诊把脉,实行辨证论治“一人一方案”;康复工作中,他们组建中医康复组,与方舱康复医院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开展康复治疗工作,全力抓好愈后防复。

  共筑生命“安全堤坝”   严格感控管理

  医疗队进驻通化市中心医院后,迅速建立起团队架构,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整体推进各项工作。在抗击疫情的战斗中,跑出了中医药战“疫”的“加速度”。

  在感控方面,为进一步加强队员的感控意识,感控小组对全体医疗队员进行了多次感控培训,并严格进行岗前考核。

  每个病区派专门感控人员对医护人员进舱前防护进行检查,以确保队员防护得当有效。

  医疗队认真总结武汉抗“疫”、吉林抗“疫”医护零感染的经验,加强感控管理,优化感控流程。

  在医疗队中负责整个队伍的院感防控工作的刘玉娇说,严格的感控制度、科学的防护措施以及每一个细节的把控,都是保护医疗队员的关键,严格把控院内感染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快速想出应对措施。

  防护服安全防护时间一般是连续工作4个小时,附属医院急诊与重症科副主任黄涛说:“为了节约物资,不少医护人员提前一天晚上就不喝水,早上也不吃早餐,这样可以整个工作时间一次厕所都不去。为了抢救生命,他们兜上了‘尿不湿’。 ”

  为每一个患者精准把脉、辨证施治,透过厚重的口罩与隔离衣,他们向病患传递着生的希望,彰显着祖国医学的无上智慧和中医人的家国担当。

  “硬核”见实力   释放“1+1>2”协同力量

  医疗队医疗组组长仕丽说,从中医认识方面,将新冠肺炎从“寒湿疫”论治,该“疫毒”对寒湿状态具有偏噬性。分期很重要,要掌握发病时间。治疗上,总体以救治肺气为基本原则。

  “我们防治的核心是治疗的关口前移,采用‘固护正气,既病防变,快速截断扭转’的策略,防止普通型向重型、重型向危重型转化,促进向愈。”仕丽说。

  在此次通化的抗“疫”战场上,新冠肺炎患者年龄较大、病情进展较快、基础疾病较多,危重病例和重症病例的医疗救治面临巨大挑战。

  针对患者发病的特点,中医重视整体辨治,强调“以平为期”,中医药除了可以缓解发热、咳嗽等症状,同时高危人群中,中医“先安未受邪之地”重视心脏的调整及消化道管理。医疗队竭尽所能,开出了特别的“药方”。

  工作机制上,创建了“3+3中西医联合救治诊疗模式”。由省级西医主任、省级中医主任、当地医院主任组成“三主任”制,分工负责、共同管理;护理团队也是如此组建,推动开展辨证施护、送药入口。实行中医、西医联合查房,制定最为精准的诊疗方案,中西医相互配合协作,推动形成中西医协同救治机制。

  在临床上,坚持中西医并重,第一时间给予中药治疗。对所有患者问诊把脉,实行辨证论治“一人一方案”,加强人文关怀。对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辨证应用新冠肺炎八版方案寒湿疫方及清肺排毒汤进行治疗,对重型、危重型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

  通过中医“辨证论治”与西医治疗相结合,效果明显,释放“1+1>2”的融合力量。

  决战“最后一公里”跑出中医战“疫”“加速度”

  患者经过医疗队救治好转出院,继续于通化方舱医院进行康复治疗,中医药在恢复期康复治疗中充分发挥了核心作用。

  在中国科学院仝小林院士的指导下,由长江学者、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首席抗疫专家王檀教授和田琳教授联合制定了《吉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中医康复方案》,中医医疗队对患者进行一人一策的康复治疗。

  患者进入方舱康复医院后,专家团队首先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进行一个全方位的评估,一些患者可能伴有气短、乏力、活动能力下降、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问题,除口服中药外,呼吸训练、心理疏导、推拿点穴、传统功法等康复疗法联合上阵。

  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中医在康复治疗中还制定了很多独特的个性化方案。“精准”康复取得良好效果。对年龄小的患者进行中药口服治疗;年纪大的患者除中药口服外还增加呼吸训练、推拿点穴等治疗;对中年患者,除口服中药外,同时还根据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给予相应的有氧运动训练,增强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运动能力。

  为了让患者能够熟练掌握中医康复疗法,医护人员每天定时带领患者进行训练,并针对康复穴位进行一对一的“教学指导”。让患者出院回家后,能够继续坚持康复训练。

  “恢复期的中医康复治疗,有利于消除后遗症,促进患者心肺功能和体能的恢复,减轻焦虑等不良情绪,可促进全面向愈。长期的康复训练对患者的功能恢复才是最重要的,希望患者在院期间能够全部学会,为日后的回家继续康复奠定基础,决战疫情最后一公里。”附属医院肺病科主治医师邹权说。

  托举“生命方舟”  见证中医情怀

  艰苦卓绝的“通化战场”,一往无前的白衣战士当中,一个个特殊群体的身影,令人难忘。

  队员唐健介绍,在病房中,有个非常可爱的小男孩,刚刚接触时由于害怕,抵触情绪非常大。喜欢孩子的她通过观察发现,小男孩非常喜欢看故事书,于是就投其所好从讲故事开始切入,就这样慢慢地从讲故事到做游戏,她成了孩子心中最重要的故事大王。

  护理部主任李琳急患者之所急,进入方舱后选择体力消耗最大的“6分钟步行试验”这项工作,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N95口罩,带领患者在测试线上折返快速步行,高强度的运动后,出现严重缺氧,恶心、头疼,被同事搀扶着才进入脱衣间,安全从脱衣间走出后,就出现了呕吐,身体十分虚弱。领导要求她休整,在休息一天后仍主动请战进舱工作。

  护士刘晓莉是通化人,出发前的3个月做了甲状腺癌手术,得知家乡出现疫情后,主动请缨。领导们被她的情怀感动了,她每天走进方舱,总想多评估几个患者,多给康复医师完成一些评估量表,让他们为更多的方舱患者制定出康复方案,让更多的患者尽快出院。

  这个春节,在病房之中,医患之间互送祝福,中医医疗队也为患者送去了小惊喜、小礼物。

  肺病科副主任医师袁成波负责的一位年近80岁的刘阿姨,从入院病情较重到治愈出院,两个人也建立了亲人般的感情,袁成波像女儿一样陪在刘阿姨身边,每天冲药、督促吃饭,并经常鼓励她。

  “出院的时候阿姨拉着我的手,哽咽地说着感谢,那一天我也落泪了,看到她能够康复出院回家,我也为她高兴,那一刻,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袁成波说。

  医疗队领队杨永刚万分感慨: “我们已经在抗‘疫’前线奋战了40多个日夜,越是临近胜利的前夜,越是不能有丝毫放松,坚持抗‘疫’,一战到底!战‘疫’一定会取得胜利!”

  中国吉林网特派通化记者 越明/文字/摄影 郑子侯/摄像

编辑: 罗丹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