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楷模”李玉和他的“蘑菇情结”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王韬 3335581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脱贫攻坚楷模”李玉和他的“蘑菇情结”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王韬 3335581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网原创

“脱贫攻坚楷模”李玉和他的“蘑菇情结”

2021-03-14 08:14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2021年2月25日

  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

  习近平总书记授予李玉院士“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习近平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李玉颁奖

(图片来源于新华每日电讯)

  细心的人发现

  当天李玉所扎的领带

  上面印着蘑菇、木耳和灵芝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李玉多了个“蘑菇院士”的称号

  也不知从何时开始

  他和“食用菌”

  又多出那么多的“不解之缘”

  3月中旬,中国吉林网记者在吉林农业大学校园内见到了还在忙碌的李玉,而话题,自然而然地从“蘑菇”开始。

  “菌,草字头下面一个‘囷’,‘囷’就是粮仓,就是说,‘菌’里藏着粮食。”谈到自己的专业领域,李玉总是妙语连珠,却又能让人瞬间理解。

  “现在的农业是二维农业(种植业、养殖业),如果把以食用菌为代表的培植业加上,就形成了三维农业。食用菌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不与其他争资源的特点,这意味着它可以作为中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新选择。”李玉说,种粮食打粮食产生的秸秆、米糠废弃物,养鸡养猪产生的粪便,通过菌类转化就能变废为宝,形成真正的循环农业。

  在吉林,他沿102国道在汪清、珲春等地建起百公里蘑菇科技扶贫长廊,帮助蛟河黄松甸成为名副其实的黑木耳重镇,成为帮助贫困户在蘑菇地里捡钢蹦的“财神爷”。

640.webp (4).jpg

(资料图)

  在河北阜平、山西临县革命老区,他从零起步指导建立食用菌现代产业园;在安徽金寨,他建立大别山药用菌资源保育区,培育百亿级药用菌产业;在浙江庆元,他指导建成首个全国香菇农业文化遗产地,累计捐款480万元发展香菇产业扶贫;在云贵山区、新疆边陲,他冒着严寒酷暑和高原反应,将创新出的“良种良法”通过“院士扶贫课堂”送到田间地头、菇室大棚。

  用脚步丈量土地,“小木耳,大产业”,也获得了习近平总书记点赞!

  根据一份李玉团队的研究数据显示,中国食用菌年产量1978年只有5.7万吨,到2019年已达近4000万吨。目前,食用菌产业已是中国农业继蔬菜、谷物、水果、中草药材后的第五大产业。

640.webp (6).jpg

(资料图)

  2017年,吉林农业大学与柞水县建立了校地合作关系,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李玉团队积极开展秦巴山木耳种质资源发育与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深入柞水县全境进行产业调研,对木耳产业把脉问诊,精准对接柞水产业扶贫,全面启动“柞水木耳”品牌打造计划。

  团队为柞水选育出5个宜栽品种(4个黑木耳菌种、1个玉木耳菌种),并实现大面积推广,辐射带动全县9个镇办42个村发展木耳产业,帮助当地建成木耳研发中心1个、木耳菌种生产加工基地1个、木耳博物馆1座,还建成了独具特色的“木耳小镇”,年产木耳菌包可达1亿袋,年栽培规模维持在7500万袋左右,年产干木耳3750吨,实现产值近3亿元,已有3138户贫困户依靠木耳产业稳定脱贫......

  采访中,熟悉李玉的人对记者说,不光是李玉教授扎的领带,他家中的窗帘、枕巾,甚至是手机壳都印着各种菌类的图案。

  李玉教授的“蘑菇情结”还在继续“生根发芽”,“图案”不仅印到了白山黑水,更印到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李玉教授个人简介

  李玉,现年77岁,吉林农业大学教授(原吉林农业大学校长),是我国食用菌领域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他长期从事菌物科学和工程产业化研究,是国际药用菌学会主席、国家食药用菌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国家援助赞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首席科学家,吉林省科技志愿服务总队长,吉林省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总团长,吉林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总顾问,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普工作者、全国农业植物保护先进个人。他创建的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团队是“全国专业技术先进集体”“国家级优秀教育团队”“教育部创新团队”“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先进团队”。

  文       字:李志明

  制       作:李易书

  摄       影:张秋磊

  视       频:马   瑞

  监       制:矫雁肇

  总  监  制:杜宇峰

  (部分素材由吉林农业大学提供)

编辑: 王韬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