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吉林振兴ING丨和龙采访手记:致富路上,既要有气魄还要有智慧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王韬 3386164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2021,吉林振兴ING丨和龙采访手记:致富路上,既要有气魄还要有智慧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王韬 3386164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网原创

2021,吉林振兴ING丨和龙采访手记:致富路上,既要有气魄还要有智慧

2021-06-02 来源: 中国吉林网

  进入5月末6月初,天气转暖,延边州的旅游旺季到来了,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和龙市光东村老年舞蹈队队长,69岁的方顺烈带领着几名舞蹈队员,每天精神抖擞,为来村子观光旅游的游客翩翩起舞。

  “我们朝鲜族人爱唱歌跳舞,现在一边玩一边赚钱,真是太好了。”说起经常为游客表演,觉得累不累的时候,老人咧嘴就乐了,自己的爱好还能赚钱花,再没什么比这个更让人觉得轻松和开心的了。

  “边玩边挣钱”,在和龙市的一个又一个村庄里已经不是个例。

  2015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和龙市光东村考察调研,自此这座海兰江畔的小村落成为游人们争相打卡的旅游目的地。

  以此为契机,光东村的村民们开始走上了以旅游为引领的多元致富路径。

  采访中,中国吉林网了解到这样一组数据,2020年,光东村通过旅游分红、房屋租赁、共享稻田等途径,村集体经济较2015年翻了5倍。

  不止光东村,连日来,中国吉林网报道组在和龙市还接连走访了南沟村、金达莱村,通过打出“融合牌”,这里的村民们也纷纷奏响了独属于自己的“幸福曲”。

  “共享稻田”与农业休闲游融合,让小村落美起来也富起来

  “共享稻田”是光东村和宁波市共同推出的创新扶贫项目。

  “认领人能得到从种到收的全套‘私人订制’服务,从播种开始,认领人就可以通过稻田四周的监控,实时了解水稻生长情况。稻米成熟后,村里的加工厂会负责脱壳去皮包装,处理好后再寄给认领人。”光东村党支部书记玄杰表示,对于农民来说,“共享稻田”可以直接省去中间商赚差价的环节,利润更多,而对于认领人而言,他们无需费心费力就能吃上高品质的大米,这是双赢。

  据了解,“共享稻田”项目推出后, 2020年,光东村的“共享稻田”辐射推广到其他镇村。

  在采访中,中国吉林网也注意到,今年,依托“共享稻田”提高收入的同时,光东村还在一片片稻田上开拓起了农业休闲游。

  吉林铭睿旅游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丽娜如今就在光东村经营特色民宿,“以前,我在延吉经营旅行社,那时候就注意到,很多到长白山旅游的游客,只会在沿途的村镇短暂赏景,并不会停留,村里空有民族特色,却留不住游客的脚步。”

  说干就干,经过认真调研,杨丽娜将自己发展民宿的地点定在了光东村,如今,她经营的每间民宿都是不同的风格,每个民宿都有特色院落,也成了游客必到的网红打卡地。

  玄杰说,通过开办特色民宿带动村民共同致富,也让光东村成为中国乡村旅游的样板,从而为乡村振兴助力。

  特色产业助力,黑土地上开出“黄金花”

  2021年,对于和龙市八家子镇南沟村村民徐明福说,是个充满期盼的年份。这几年,他一直在村里的桑黄基地负责大棚通风、喷水,每月收入2500元,今年,他照顾的桑黄大棚丰收在即,采访中,他不时露出期盼的笑容。

  与光东村一样,在多元致富这条道路上,他们探索出了非常适合的发展路径。

  “南沟村地处海兰江中游,平岗平原上段,区位优势较好,环境无污染,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具有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是桑黄繁育生长的黄金地带。”采访中,八家子镇的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桑黄又称为“森林黄金”,在抗肿瘤、抗癌方面是国际公认的生物领域药用真菌。如今,在南沟村已经初步形成了生产、种植为一体的桑黄基地。

  经过三年的努力,累计投入5900万元,如今,南沟村已建成245个大棚,桑黄106.8万段,收益达到0.65亿元规模的全国最大桑黄生产、种植基地,同时,也被吉林省政府评选为“和龙市八家子镇桑黄小镇”。

  百年古村,幸福花开迎远客

  这次走访金达莱村,时间略不凑巧。

  春日里漫山遍野的金达莱花刚刚开过,一场带点凉意的雨也让出行略显艰难。

  但金达莱村里依旧游客不断,这座独具朝鲜族特色的百年古村以干净整洁的面貌,随时迎候远方的朋友。

  “现在,我们这里最多的就是慕名而来的游客,他们想住在原汁原味的朝鲜族民居、推开窗户就能闻到果蔬香气。” 村委会副主任玄元极说,如今,村集体经营民宿46间,另有旅游企业、村民自营民宿,能同时满足几百人住宿的需求。

  如今,除了独具特色的民宿之外,金达莱村还在辣白菜地窖、黄牛养殖、精准增收等扶贫产业项目上发力, “如今,村里的辣白菜品牌远近闻名,辣白菜地窖更是游客来村里必看的景点,”玄元极说,如今,村里每人年增收都要达到8000-10000元。

  几天的采访时间眨眼就过去了,和龙市一个个小村落的蝶变,给记者最大的感受就是,致富路上,不仅要有向天向地要产业的气魄,还要有用“小产业”去撬动“大发展”的智慧。相信未来,依靠特色小产业,和龙还将摸索出一条更宽广的发展之路。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王昕/文 张秋磊/摄

关键字:和龙市;游客;共享稻田;南沟村;旅游;朝鲜族;产业编辑:王韬

看吉林新闻,尽在吉网公众平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