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年精神”已成新时代吉林大学精神标志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王金顺 3395148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黄大年精神”已成新时代吉林大学精神标志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王金顺 3395148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网原创

“黄大年精神”已成新时代吉林大学精神标志

2021-06-16 16:44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央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在《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专题中推出了《黄大年:至诚报国 振兴中华》,这位海归战略科学家、吉林大学的优秀教师,感动了全国观众。

  2017年1月8日,黄大年同志不幸因病去世。四年来,吉林大学大力宣传黄大年先进事迹,深刻凝练“黄大年精神”,推进黄大年未竟事业。“黄大年精神”成为吉林大学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精神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吉林大学建设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广泛开展“向黄大年同志学习活动”

  黄大年生前所在学院被评为首批全国高校“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所在党支部被确定为吉林省“新时代e支部”标准化规范化组织生活示范点,其组织召开的“弘扬黄大年精神,传承黄大年事业,做黄大年创新实验班卓越人才培养的践行者”专题组织生活会被作为样板推广,《传承黄大年精神,以德施教育新人》工作案例入选2020年教育部《基层党组织书记工作案例选编》,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获首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称号。

  吉林大学不断深化对“黄大年精神”的思想认识,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等重要媒体上发表了多篇理论文章。组织开展学习践行“黄大年精神”主题征文活动,公开出版《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黄大年精神闪耀着旗帜的光芒》论文集。组织或参与出版多部学习读物,图书《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黄大年》入选“2017年度中国30本好书”。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宣讲视频被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作为全国教育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培训教材长期采用。

  为了建好“黄大年精神”学习阵地,2017年9月,吉林大学将黄大年生前办公室改建为“黄大年纪念馆”。截至目前,纪念馆已累计承担600余场(含线上视频参观)、总人数达30000余人次的参观讲解工作,被确定为“吉林省党性教育基地”和“长春市党史教育基地”。

  为了更好地凝练“黄大年精神”,吉林大学组织成立了“黄大年精神研究会”,承担中国科协“黄大年学术成长资料”采集项目,访谈黄大年亲属、同学、学生、生前好友、科研伙伴等72人84次,整理访谈文字材料90余万字,数字化整理黄大年工作笔记18本、手稿86份,逐步完善了其生涯年表,为学习、研究黄大年先进事迹积累了大量素材。

  报告团、影视剧、话剧……多种形式弘扬黄大年精神

  为了更好地弘扬“黄大年精神”,2017年5月,吉林大学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正式组建,7月3日,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四年来,报告团先后应邀在国家有关部委、重点高校,部分省(直辖市)、市及重要行业领域单位,吉林省各地市州等,分别或全员参加不同规模宣讲报告130余场,现场聆听或通过网络收听收看的受众逾百万人次,黄大年先进事迹在广大教育和科技工作者当中持续引发强烈共鸣。宣讲报告工作受到媒体高度关注,被新华社列为重大采访选题,《一场未完待续的报告——追忆心有大我的黄大年》新闻通讯通过其全媒体渠道发表。

  吉林大学协助吉林电视台拍摄电视剧《黄大年》,于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夕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同时段收视率全国第一。作为共同制作单位,配合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电影《大国重器·黄大年》。2018年12月13日,影片首映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院线上映后反响热烈,成为全国开展学习活动的重要素材。该片的主演、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演员张秋歌,被黄大年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深深打动,零片酬出演了角色,并多次回到吉林大学参加纪念追思活动。

  由吉林大学师生自排自演的话剧《黄大年》,入选中国科协“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原创音乐剧《黄大年》获立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舞台艺术创作项目。吉林大学先后举行“地质宫的灯光——纪念黄大年教授专题晚会”“不忘初心 奋力前行--纪念黄大年逝世一周年主题诗话会”“心有大我 至诚报国--纪念习近平总书记为黄大年先进事迹作出指示一周年诗话会”“初心--纪念黄大年逝世三周年音乐诗话会”等纪念文艺活动,情景剧《我想和您通个电话》被选送参演中国侨联“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晚会。

  吉林大学组织拍摄制作了纪录片《大年》、原创歌曲MV《有这样一个人》、微电影《战略科学家—黄大年》、工作纪实片《传承》等视频节目。制作专题网站,在《吉林大学报》开设纪念专版、设置学习专栏,持续报道学习活动情况和师生心得体会。综合运用建筑围挡、宣传橱窗、展板条幅、电子显示屏等户外阵地,将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学习黄大年先进事迹融入师生生活情境、走进师生心里。

  传承和发展黄大年未竟事业

  四年来,吉林大学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多个方面集中优势力量,传承和发展黄大年毕生追求和为之奋斗的教育科研事业,成果显著。

  2017年9月,在教育部发起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评选活动中,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刘财教授团队被确定为“黄大年教师团队”,化学学院于吉红院士团队获“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

  黄大年生前担任国家“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的总负责人。作为该项目的第五课题——“深部大陆科学钻探装备研制”的重大研究成果,“地壳一号”万米钻机圆满完成了在“松辽盆地科学钻探2号井”工程中的多项任务,创造了亚洲大陆科学钻井新纪录,填补了我国深部大陆科学钻探装备领域的空白。

  四年来,“黄大年教师团队”全体师生接过他的接力棒,坚持不懈钻研攻关,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我国航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的垄断,联合跨行业和部门的十多家单位共同研发了航空重力梯度仪及数据处理软件系统;研发了电磁数据处理解释系统和海洋电磁数据处理与三维反演解释系统;搭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磁数据三维反演处理解释平台;研发了重载荷无人机航磁测量技术及数据处理解释方法;解决了大量资源勘查、军事工程项目技术难题。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会议论文60余篇,申请专利和软件著作权30余项,出版专著两部。承担国家级项目20余项,到款经费超亿元,其中自然科学基金10项。培养博士研究生25名、硕士研究生30名。研究生获得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吉林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优秀硕士论文奖多项。

  吉林大学与黄大年中学母校——广西贵港港北高中共建了“黄大年育人基地”。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与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贵港市港北区高级中学签订了协同育人合作协议。为了不断传承弘扬“黄大年精神”,鼓励更多优秀学子勇攀科技高峰,吉林大学启动了“吉林大学黄大年基金”的设立工作,组织起草《黄大年基金管理办法》和《黄大年奖学金奖励办法》,并积极开展基金筹款工作,争取更多社会资源不断支持项目发展。

  四年来,受黄大年事迹和精神的激励,追随黄大年的脚步,吉林大学新增院士、万人、长江、杰青、百千万、优青等各类“国字号”人才近百人次,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杰出校友加入吉林大学,一大批海外归国人才在各自教学、科研工作岗位上继续传承“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黄大年精神”,为吉林大学事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吉林大学广泛开展学习践行“黄大年精神”为主线的先进典型培育和选树工作,面向一线教师开展了常态化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系列主题教育,坚持不懈抓好师德师风建设。为了更好地践行黄大年教书育人理念,吉林大学将“国家级卓越计划”——勘查技术与工程实验班命名为“黄大年实验班”,将学习“黄大年精神”写入学生培养方案,深入开展人才培养改革,努力为国家培养一批批优秀地质人才。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殷维

  图片由吉林大学提供

编辑: 王金顺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