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黑土地 筑牢大粮仓丨吉林省农科院蔡红光:就地取材,让黑土“藏”金 !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梁欢欢 3412958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保卫黑土地 筑牢大粮仓丨吉林省农科院蔡红光:就地取材,让黑土“藏”金 !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梁欢欢 3412958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网原创

运用“黑科技”“土办法”搞出大名堂——科学家眼中的黑土地保护①

保卫黑土地 筑牢大粮仓丨吉林省农科院蔡红光:就地取材,让黑土“藏”金 !

2021-07-20 14:05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编者按:

  近年来,吉林省不断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为黑土地保护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吉林智慧”。“保卫黑土地 筑牢大粮仓”网络主题活动启动之际,中国吉林网深入对话吉林省黑土地保护的专家们,探究关于黑土地利用与保护的思考,解读他们眼中的黑土地保护,揭秘他们如何融合“黑科技”与“土办法”。

  黑土地如何保护,用什么来保护?黑土地上的专家们,用“黑科技”“土办法”搞出了大名堂,就地取材,秸秆还田!

  “保卫黑土地 筑牢大粮仓”网络主题活动期间,中国吉林网走进吉林省农科院,对话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蔡红光,听他讲述秸秆是如何取之于地,用之于地,真正让黑土“藏”金的。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蔡红光

  中国吉林网:为什么说黑土地是“耕地中的大熊猫”?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基础,吉林省结合实际情况,将如何保护好黑土地?

  蔡红光:习近平总书记5年间3次来吉林省,视察农业生产情况,还把黑土地称为“耕地中的大熊猫”,这是为什么呢?

  从技术角度解读,东北生产了全国四分之一的粮食,是全国的大粮仓。保证国家粮食安全,需要更多肥沃的黑土地来支撑。实际上,黑土地就像大熊猫一样珍贵,而且,正在消失,不可恢复。

  黑土地保护刻不容缓!

  那么,如何留住黑土地,且更“肥”呢?在这种高难度要求下,科研人员要做的:只有创新!

  中国吉林网:吉林省保护黑土地主要有什么技术模式?有什么特点?

  蔡红光:“就地取材”!玉米秸秆还田是黑土地保护的主要技术措施。

  土壤有机质“量减质降”是黑土地肥力退化的主导内因。有机碳是有机质的核心物质。增碳培肥是提高有机质数量与质量,实现地力提升的主要途径。

  近年来,玉米秸秆全量直接还田技术在吉林省逐渐推广应用,为阻止有机质碳含量的下降,保护黑土地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中国吉林网:玉米秸秆还田技术是否在全省统一推广?目前,该项技术成效如何?

  蔡红光:我省黑土地有6种类型,3大生态区,由于不同区域生态条件差异较大,该技术需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

  目前,省农科院基于多年田间试验研究,建立了适合于吉林省东部、中部、西部不同区域的秸秆全量直接还田耕作技术体系。中部玉米主场区,采用秸秆全量深翻还田与玉米秸秆全量覆盖归行相结合的方式;西部风蚀区,以玉米秸秆全量覆盖归行还田为主体;东部冷凉湿润区,采用玉米全量秸秆粉耙还田、等高起垄为主。另外,采取一年深翻还田-两年覆盖归行(或粉耙)还田模式,3年一个周期,在时间尺度上实现少更保持水土、快速增碳培肥的效果。

  此外,省农科院还为约130个经营主体提供技术支撑,破解了一系列秸秆全量还田过程中汇总的难题,实现了秸秆还田当季腐解,保证土壤肥力有机质显著提升,玉米产量增产10%,使土地在利用中得到有效保护,走出了一条开发与保护并举的黑土地治本之策,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陈志文/文

蔡红光提供图片

编辑: 梁欢欢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