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五年三次到吉林视察,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吉林省生态环境厅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梳理出53项重点任务,坚决打好打赢蓝天、碧水、青山、黑土地、草原湿地五大保卫战。
“如今,全省环境空气质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吉林蓝’成为生活常态,生态环境质量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7月22日,在吉林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省生态环境厅陈绍辉解读了在这巨大变化背后,是哪些常态化的治理机制在发挥着作用。
大气污染防治方面——
全省20万千瓦及以上燃煤发电机组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1159台县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燃煤小锅炉全部淘汰。
大力推广秸秆“五化利用 无害化处置”的全量化处理模式,强化秸秆禁烧管控,初步遏制秸秆露天焚烧问题。
水污染防治方面——
大力推进辽河流域项目实施,“十三五”建成的130个规划项目,已完成验收108个、正在验收22个。“十四五”规划项目55个,已完工8个、在建18个。
统筹推进查干湖治理保护,开展“查干湖氟化物本底值、查干湖底泥问题”2项专题研究,查干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土壤污染防治方面——
组织开展了重点监管企业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形成了污染地块清单,强化了污染地块和疑似污染地块管理。
组织开展了农村黑臭水体排查,初步排查农村黑臭水体40条。印发了《“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经验汇编》,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成功申请我省纳入国家废铅蓄电池集中收集和跨区域转运制度试点。
强化疫情期间医疗废物处置工作,确保医疗废物收集率和处置率达到两个100%。
自然生态保护方面——
持续开展“绿盾”专项行动,全省自然保护地内9330个违法违规问题,已完成整改9215个,完成率98.77%。
严格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加快形成全省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网络体系。
到2020年底——
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9.8%,PM2.5平均浓度降至31微克/立方米,“吉林蓝”成为生活常态。
地表水“十三五”48个国考断面全部达标,优良水体比例83.3%,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
土壤环境污染风险得到有效防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2%,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全省生态环境质量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今年以来,省生态环境厅巩固长白山违规问题整改成果、加大查干湖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碳达峰碳中和、推进生态强省建设等10个方面内容纳入总施工图,制定27项落实举措。
2021年1-6月,全省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8.6%,同比上升5.9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地表水“十四五”111个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到72.1%,同比上升5.4个百分点;劣Ⅴ类水体为8.1%,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陈志文/文 图片来源于吉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