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9时,吉林大学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在中心校区宋治平体育馆举行。吉林大学相关领导和老师,与两万多名名新吉大人通过线上、线下共同见证这一重要的时刻。校长张希代表学校和姜治莹书记及全体师生员工,向2021级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所有同学表示欢迎,向辛勤培育他们的老师和家长致以衷心的感谢。 张希以《学以成人 博学笃志》为题,为全体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以下为“第一课”全文:
首先,我代表全校教职员工,代表校党委姜治莹书记,向来自祖国各地的10462名本科生、7964名硕士生、2147名博士生,以及来自75个国家和地区的272名留学生表示热烈的欢迎!借此机会,向辛勤培育你们的老师和家长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你们加入的吉林大学有着光荣的历史,她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齐步伐。这里有白求恩学校师生同侵略者面对面拼杀的血染悲壮;有东北邮电学校师生为迎接新中国奔赴解放战场的满腔豪情;有东北人民大学师生为党和国家教育事业一路向北凝聚起的磅礴力量;有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和长春地质学院师生为服务国家建设谱写的辉煌篇章;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师生立志献身国防事业的强军梦想。几代吉大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六脉合一,薪火相传,生动诠释了“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校训,血脉中流淌的红色革命精神、白求恩精神,与新时代铸就的黄大年精神、伟大抗疫精神等,共同汇聚成吉大的精神依托和力量源泉。
同学们,大学将是你们学生时代的最后阶段,也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我们常说,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现代人要用十几年的时间做一名学生,那么我们是否学会了学习?是否明晰了学习和研究的目的?我认为,人类学习不同于机器学习,人类学习的目的是使自己作为人而能够成为人,进而实现真正的人生价值。
生物学意义上的人,是碳基生命体。基于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我们一切的行为和追求,尚不能完全摆脱碳基身体。所以,“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是学校对各位同学的基本要求。同学们要通过科学的体育运动,健康的生活方式,锻炼体魄,磨炼意志,以此增强自信,从容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学校也在持续推进教学、运动、住宿、餐饮等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给同学们营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助力每位同学成为身心健康之人。
社会学意义上的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成人的一个重要标志,是能够独立、妥善地处理自身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包括自己与他人的、个人与集体的,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等等。能够妥善为之,便是有德。而具备妥善为之的能力需要我们学会有效的沟通,学会理解和包容不同的文化,更需要建立基于人类良知的普遍认同。亲情、友情、爱情,都是人类最真实而朴素的情感,需要我们精心呵护和善待。
学有所长,是人安身立命的基础,也是大学学习的重要主题。自主学习,相互学习,将贯穿你们大学学习的始终。然而,想要真正精通一门学科或一个领域,往往需要各类知识作为支撑。因此,我建议大家取博学之道,从多方面积累阅历和经验,拓展自己的视野。正如培根所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希望大家珍惜大学的学习时光,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学校正在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完善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学方式,改进选课系统和学分体系,为大家争取优质教学资源,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的优势,让各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成为博闻强识之人。
博学之外,成人还需笃志。慎重选择固然重要,但我们也应明白,任何选择都不会一路坦途,更需要坚持与勇气。许多璀璨耀眼的成功背后都深藏着十年磨一剑的坚持。许多人听过居里夫人的故事,她在极其简陋的实验条件下,夜以继日地工作了三年零九个月,经过无数次重复分离、提纯、测定,才从数吨沥青铀矿渣中提炼出了一亿分之一质量,即0.1克的镭。这正是志趣和理想通过坚持淬炼成为现实的范例。
在座还有新入学的研究生,你们除了学习任务之外,还有科研任务,科教融合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有效途径。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拓展人类认知的边界,解决重要的问题,推动科技的进步,回馈社会的需求。学问大小并不取决于论文的厚度和论文的数量,而在于研究成果的价值。我校数学学科和计算机学科的奠基人王湘浩老师,他的博士研究期间的代表作只有一页半纸,却发现并修正了格伦瓦尔德定理的错误,铸就了经典。抓住并解决热点领域的关键问题,是取得里程碑式成果的一个策略。但是一味跟踪热点,可能最后热闹都是别人的,自己却什么也没有。相反,在看似传统的领域,也可能挖掘出被遗忘的宝藏。如我校电子系半导体化学专业创始人之一赵慕愚老师,在传统的热力学领域,发现了紧邻相区与共边界的规律,建立了多元相图的边界理论,成为指导功能材料制备的重要依据。
大学的时光只有匆匆数年,相对于整个人生来说,是短暂的,但却可以成为你们终生的财富,帮你们应对前路的未知与挑战。今年暑假,化学学院2001届校友毕业20年在母校重聚,他们从老校长唐敖庆老师的家乡宜兴选取石材,镌刻上“唐敖庆星”的轨迹,捐赠给学校,以表达对先生的崇敬和对母校的感谢。这些同学道出了吉林大学六十万校友的共同心声:没有奋斗过的地方,不会让我们产生真挚的感情;只有为之挥洒过汗水的校园,才会成为师生们的精神家园。在座的每一位同学从今天开始就是吉林大学的主人了,希望你们都能在吉林大学的校园里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诗篇,留下毕业多年后依然值得回味的美好记忆。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希望多年之后,各位同学都还记得今日自己的理想和志向,并为之付出了努力。我相信,实现未来的最好方法是创造未来。希望到那时,你们都已具备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所需的素质和能力,成为了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殷维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