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21年,全球芯片短缺愈演愈烈,面对这一困难,一汽红旗是如何克服,并在2021年高质量实现销量30万辆目标的?未来汽车行业要发展,如何攻克“卡脖子”技术难关?在这个过程中,人才将起到哪些作用?
23日,中国吉林网重磅推出的“赶考路上新吉林——2022吉林两会云端访谈”,邀请到了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红旗工厂首席技能大师齐嵩宇和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朱冰教授就发展、技术、人才等问题开展现场访谈。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红旗工厂首席技能大师齐嵩宇(中)和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朱冰教授(右)
谈逆势:拓宽采购渠道,积极应对芯片短缺问题
齐嵩宇首先发言,他表示,过去一年芯片短缺确实让一汽面临巨大的压力。“从2021年4月芯片短缺初步显现的时候,一汽各级领导就积极布局,对全国的芯片市场进行了准确的调研,及时联系了外部的供应商。”
让齐嵩宇记忆深刻的还有,面对全球芯片供应紧张局势,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成立工作专班强化服务保障,协助企业拓宽芯片采购供应渠道,努力克服芯片短缺困难。
谈突围:建立政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攻克技术难题
谈到缺芯问题,大家最关心的自然是面对这个以及未来还会遇到的其他技术难题,作为汽车大省,吉林该如何突围?
齐嵩宇透露,现在以一汽为龙头、整个汽车行业已经提出一体化、小件化和软件化的发展方向,“特别是软件化趋势,将是未来最大的发展趋势。” 齐嵩宇说,因为消费者对汽车产品要求越来越高,软件是最容易迭代的,而硬件的迭代相对比较滞后,特别是某一个汽车产品买到手后,更换硬件存在比较大的难点,但是通过软件的不断升级,就可以提高消费者的体验感。“这也是今后我们应对全球供应链变化的一种积极手段。” 齐嵩宇说。
朱冰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表示不管是芯片也好,还是其他方面,技术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从芯片这个角度来看,其实目前我国的设计能力已经达到了世界比较领先的水平,很多新的产品都用了国产自主设计的芯片。
“但是从其他几个维度来讲的话,还是存在一定的挑战。”朱冰表示,像是设计所依赖的软件方面,还大量依靠国外进口软件来做开发,这是一个需要提升的地方。
“同时,设计出来之后,就涉及制造工具或者是制造设备以及对应的制造工艺,这其实是我们核心的一个卡脖子的问题,是亟需突破的。”朱冰表示,推而广之,由芯片带入到汽车行业,就需要对汽车的核心技术进行梳理,看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到底在哪里,“其实软件就是很大问题,亟需国产自主的软件来进行替代或提升。”朱冰说。
朱冰也表示,希望能给国产自主软件更多的生存的空间,让自主软件去试一试,“只有不断试错,才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他表示,希望能建立政产学研一体化平台,由政府引导,产业界提需求,学界和研究界把自己的产品、技术快速的迭代成产品,这样可以把全链条的技术进行逐步提升,来弥补掉卡脖子技术难题。
谈人才:汽车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格外迫切
齐嵩宇表示,整个中国的汽车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非常大。从吉林省来看,汽车人才在吉林省引进人才中占比非常大,“一汽一直以来也非常重视选人用人,不断吸引人才到吉林省来。在外引的同时,还特别注重内培人才,把技能人才列入到一汽的重点发展战略,为人才打开上升通道,为一汽的长远发展规划,做了充足的准备。”
朱冰表示,人才是衡量产业发展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可以说人才兴则产业兴。对于汽车产业来更是如此。汽车产业从传统的机械为主的产业,正在逐步发展为以智能、电动为引导的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就变得格外迫切。
“智能网联技术人才和传统技术人才存在很显著的一个差异,除了传统技术之外,更多的要把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通讯技术等等做更多的融合。”朱冰认为,从高校的角度,在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方面要不断地优化,以吉林大学为例,2021年吉林大学对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培养方案进行重新修订,把人才所需要的各种其他领域的知识纳入到培养体系当中来,培养更多适应于汽车产业需求的人才。同时,吉林大学还对现有的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进行产业培训,让他们更快地满足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王昕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