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是当下吉林产业热词,过去的一年里,吉林新材料爆点不断,以碳纤维为代表的新材料不断突破……
众所周知,一个行业的可持续创新需要无数人才支撑,那么,吉林未来如何将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新材料产业人才培养融合发力?
全省两会期间,中国吉林网深度对话政协委员,探寻背后答案。
艾学忠,吉林省政协委员、吉林化工学院副院长。这位长期对新材料产业有着深度观察的学者,对目前吉林省新材料产业未来的人才配套格外上心。
吉林省政协委员艾学忠接受中国吉林网采访
与记者切入这个话题前,他先给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
“最近几年,吉林省在新材料产业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在一些产业领域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比如,来自省内的吉林化纤,通过13年攻关研究,即将建成全国最大的碳纤维生产基地。”
艾学忠说,碳纤维被称为“黑色黄金”,也是“新材料之王”,可见,吉林省在这领域已经走在了行业的前列。
事实上,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创新驱动,而作为强力支撑,人才是关键一环。
那么,如何更好地将专业人才服务于新材料产业中,艾学忠委员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高校发展中的核心问题,是高校定位!如何定位?”艾学忠认为,首先就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按照国家高等学校分类管理、分类发展的要求,吉林省高校分成研究性大学、应用研究性大学和应用型大学。
以吉林化工学院为例,就是应用型大学,把它作为学科发展的特色去建设。学校紧盯吉林省、吉林市地方性产业结构,尤其是新兴产业中的碳纤维产业。
谈及具体路径,艾学忠也给予“经验分享”。
他介绍,吉林化工学院联合共建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研究院,围绕碳纤维生产过程中紧需的人才培养;碳纤维产业化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技术攻关;为引进高水平碳纤维领域的专家、博士提供落地平台。
从学校角度,建设碳纤维生产过程中的小试生产线,对碳纤维生产中的关键技术进行研发实验。并对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的应用作后续布局,推进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的延伸,力求实现新的突破。
新材料产业语境下,人才培养怎样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赋能?
“这种效应还应该大面积推广。”艾学忠建议,同类地方高校,应紧盯国家发展战略性目标调整、紧盯地方产业的需求,去调整自己的学科、专业设置,有针对性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与地方的经济产业结构要高度契合,实现相互促进、融合发展;要推进校城融合,共享建设资源和福祉,共负社会责任和义务;要促进校城人才交流,互派干部挂职,促进高校与政府之间的挂职衔接。
中国吉林网注意到,此前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新材料是六新产业的主攻方向之一,这意味着产业有了更强指向性。
人才进阶,产业兴旺!
新材料,为吉林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栾喜良 陈志文/文 罗浩/图 马瑞/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