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感动中国2021年度人物”揭晓,吉林大学校友江梦南荣耀入选。
在颁奖盛典上,主持人白岩松在对江梦南的颁奖词中是这样宣读的:“你觉得,你和我们一样,我们觉得,是的,但你又那么不同寻常。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新时代里,你有更坚定的方向。先飞的鸟,一定想飞得更远。迟开的你,也鲜花般怒放。”
江梦南是吉林大学药学院2011级本科生、2015级硕士研究生。在她半岁时,因耳毒性药物导致极重度神经性耳聋,左耳损失大于105分贝,右耳听力完全丧失。从此,她就一直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生命的不公没有击败幼小的江梦南,她靠着反复抚摸爸妈的喉咙,来尝试感受声带的震动并练习发声。寒来暑往,她凭借自己的不懈坚持和刻苦努力,通过学习读唇语而学会了“听”和“说”。在十几年的学习成长过程中,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艰辛和汗水。2011年,她以615分的成绩考入吉林大学。
很多人不解,一个与人交流如此不便的湖南女孩,为何要报考远在北方的吉林大学药学院?江梦南回答说,自己有一个“英雄梦”——治病救人,祛除病痛。给予她更大激励的,是自己的偶像张海迪也毕业于吉林大学。她说要跟随海迪阿姨的脚步,努力成为生命的强者。
江梦南曾经说,在吉林大学读书的7年,是自己生命中最美的年华。她从来没有把身体的缺陷作为自己赢得别人同情、争取格外优待的资本,从来没有降低自己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标准。
本科学习期间,虽然上课时无法和其他同学一样完全听清、听懂,但江梦南从不缺席任何一堂课。辅导员老师在了解她的特殊情况后,就安排她上课都是坐在最前排,方便看清楚老师的口型。课下,同学们自发组成学习小组,对江梦南在教材中、课件里、课堂上的问题、难点及时地帮助解决,用笔和纸一字字一页页地毫无保留地把知识传递给梦南,实验课上更是逐字逐句地在她身边耐心讲解实验内容和操作规程。每次考试前,任课老师都悉心地对她进行指导。在大家的帮助下,表达和交流的困难没有成为江梦南学习中的障碍,她本人也凭着不服输的劲头,努力完成了所有课程,取得了优异成绩,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获得吉林大学自强自立大学生标兵、白求恩医学奖学金、东荣奖学金等荣誉和奖励。在参加英语四、六级考试的时候,因为听不见英语听力的广播,江梦南无法完成听力部分的题目。在听力分数比重占35%的情况下,她仅仅凭着笔试依然取得了四级430分、六级505分的好成绩。
在生活中,很多细节和小事让江梦南难以忘却。从宿舍到教学楼需要经过几条街区。过马路的时候,同学们担心她听不见来往车辆的喇叭声而可能发生危险,都会尽量陪伴在她身边、让她走在道路的最里侧。寝室的同学特别理解她的难处,在生活中悉心地关心帮助她。每当有电话响起,江梦南却无法接听时,身边的同学都会帮忙接听并向她耐心转达电话内容。
2015年,本科毕业的江梦南在全国研究生考试中报考了北京大学药物化学专业,由于英语科目分数低于录取要求,最终未能进入复试。母校吉林大学将她调剂到药物化学专业继续培养,并安排优秀教师之一杨晓虹教授作为江梦南的硕士导师。考虑到江梦南听不见声音,操作复杂的化学实验会有一定危险,杨老师为江梦南确定了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研究方向从事相关研究。
研究生的课程内容涉及很多专业术语,江梦南根本无法通过看唇语来读懂。三年的研究生学习期间,杨晓虹教授每当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教学时,都会写下来给她看,很多时候为了向她解答清楚一个术语的内涵,甚至要写满十几页纸。为了帮助她学习国内外的最新理论、学习编程语言,更好地完成相关研究,化学学院郑清川教授等也对她进行了多方面的指导。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江梦南发表了影响因子达3.123的SCI论文。2018年,经过母校的推荐,江梦南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录取为博士研究生,在学术研究的路上继续前行。毕业前,经过吉林大学第三医院徐冬冬教授等专家的全面会诊和研究,确定了最终的治疗方案,并从北京请来了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著名专家韩德民院士亲自为江梦南进行了人工耳蜗植入术。
江梦南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孜孜以求的精神,取得了健全人难以取得的成绩,是吉林大学优秀学生的典型代表。2018年5月,吉林大学专门举行新闻发布会,时任校党委书记杨振斌出席活动并向媒体记者介绍江梦南的情况。江梦南的感人事迹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青年报、中国新闻社等进行了深度报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新闻直播间》《新闻周刊》等栏目多次专题报道。吉林大学失聪女孩江梦南努力拼搏、刻苦求学的不凡经历持续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
江梦南,我们为你骄傲!
吉林大学,是每一个勇敢逐梦的年轻人的温暖港湾和精神家园。在母校的关怀、教育和鼓励下,“人比山高 脚比路长”的精神内核早已融入血脉,砥砺奋斗的品格和信念在吉大母校的学习和生活中锻造升华,一个个像江梦南一样的吉大学子在人生的路上将不断超越、拼搏前行!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越明 通讯员 曲家伟
图片来源于网络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