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资源。
保护好吉林省的绿水青山、冰天雪地,是推动吉林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必然要求。
3月8日,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蔡宝峰做客中国吉林网2022全国两会京吉交互云直播访谈,与网友畅谈吉林省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话题。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不久之前,吉林省出台了《吉林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蔡宝峰也以此为话题,直奔当天的访谈主题。
蔡宝峰介绍说,这份《规划》明确了“十四五”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为加快建设生态强省、打造美丽中国吉林样板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目标设定上,坚持科学、系统、精准的原则,明确到2025年,生态强省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生态经济实力、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全民生态文明素质显著增强,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初步形成,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稳中有升。
“我们以加快建设生态强省为主线,坚持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相结合,在增绿的同时实现增收;坚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相融合,在经济总量和质量‘双提高’的同时,实现环境质量和容量‘双改善’。”蔡宝峰介绍说,“十四五”时期,吉林省还要从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巩固生态环境安全,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等方面发力。
吉林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蔡宝峰
在谈到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话题时,蔡宝峰表示,吉林省《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提出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继续打好蓝天、碧水、青山、黑土地、草原湿地“五大保卫战”。
“《实施意见》明确了‘到2025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的近期目标和‘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吉林建设目标高质量实现’的远期目标。近期目标中,对细颗粒物浓度、优良天数比率、地表水Ⅰ-Ⅲ类水体比例、劣Ⅴ类水体比例、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湿地保护率等指标进行了量化。”蔡宝峰说。
“十三五”时期,吉林省全面消除了劣五类断面,并且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达到83.3%,创下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好水平,水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
蔡宝峰表示,进入“十四五”时期,国家对水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扩大了水生态环境的考核范围,拓宽了考核领域,面对新的任务和挑战,吉林省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将坚持以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核心,以绿色转型发展为动力,以水生态惠民利民为宗旨,坚持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并重,突出水环境质量改善、水资源保障、水生态修复“三水”统筹,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持续推进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持续增强水资源保障能力,逐步恢复水生态健康,有效防范水环境风险,不断提升水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进美丽河湖建设,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期盼,为推动经济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1年,吉林省空气质量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这既是“人努力”也有“天帮忙”。
“2022年,我们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在工作目标的确定上,既坚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又考虑内涵发展、提质增效,实事求是的考虑自然因素对指标的影响,不设定过高的目标,将工作重心放在巩固成果上,加大‘人为源’治理力度,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标志性战役,协同控制PM2.5和臭氧,促进空气质量巩固改善。”蔡宝峰说,全年的工作目标是全省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2.3%以上,PM2.5浓度控制在29.5微克/立方米以内,重污染天气比例控制在1%左右。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李志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