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田克勤教授:严谨治学,潜心育人 彰显大师风范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赵新 3627592
东北师范大学田克勤教授:严谨治学,潜心育人 彰显大师风范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赵新 362759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网原创

东北师范大学田克勤教授:严谨治学,潜心育人 彰显大师风范

2022-09-07 17:30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他是潜心治学,笔耕不辍的学者;他是诲人不倦,桃李遍天下的教师;他是理念先进,学界瞩目的大师。他就是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田克勤。

  田克勤1945年12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现任东北师范大学荣誉教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中共党史学会理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毛泽东思想生平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吉林省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会会长、省社科联副主席等职。先后获“吉林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标兵”“吉林省优秀共产党员”“吉林省优秀教师”“吉林省十佳理论工作者”“曾宪梓优秀教师”“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首批、第二批“省管优秀专家”“吉林省高级专家”“吉林省资深高级专家”“第一届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在全国第三方大学评价研究机构艾瑞深校友会网发布的2022吉林省大学高贡献学者中排名第6位(并列第三)。从教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以踏实勤奋的工作作风,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极为卓越的成绩,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赞誉、同事们的尊重和学生的衷心爱戴。

      潜心治学 从未停止思考

  田克勤教授从事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现当代中国政治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出版《邓小平理论体系研究》《中国共产党与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的变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轨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通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新论》《邓小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基本理论和方法》等学术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一般项目,教育部和吉林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以及国家级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建设等科研教研项目10余项,有20余项教学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006年,田克勤教授代表吉林省申报的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论证材料,在中宣部和教育部组织的匿名评审中入选,田克勤教授被遴选为课题组的首席专家;《邓小平理论体系研究》开创了对邓小平理论进行系统化、体系化研究的先河,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并被教育部遴选为全国研究生教学用书,在国内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

  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田克勤教授先后应邀出席“纪念中国共产党建立70周年学术研讨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学术研讨会”等有重大影响的学术研讨活动。进入新世纪以来,先后到江苏、四川、山东、河北、辽宁、黑龙江、河南、云南、广西、新疆、福建等省区市和复旦大学、武汉大学、西南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兰州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等数十所高校作学术报告,对推动本学科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和学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田克勤教授先后牵头创办的东北师范大学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和吉林省中国共产党历史与理论研究会,成为吉林省很具特色的学术团体组织。他亲自谋划和主持召开学会年会和其他重要学术会议,为省内外学者研究中共党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提供了重要学术交流平台。他也因其亲和的个人魅力和独特的学术观点为省内外同行所瞩目。
  田克勤教授坚守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忠实地践行勤奋创新、为人师表的校训精神。即使在患病住院治疗期间,也没有停止思考。党的十九大以后,他第一时间为本校师生作解读十九大的专题讲座。随后他不顾劳顿,多次为其他高校、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领导骨干宣讲十九大精神,积极申报并成功获批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研究”,并顺利开展了该项目的研究工作,现已取得多项重要阶段性成果。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已经76岁的田克勤教授,应邀主讲“学党史·筑信仰”全省高校思政课“开学第一课”,并作为吉林省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成员奔走于省内各地作报告。

      专心教学 桃李遍天下

  田克勤教授自毕业留校工作50年来,长期坚持本专业教育教学工作。进入新世纪,主要承担研究生培养工作,每学年都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讲授专业基础理论课,同时也积极承担本科生的基础课教学任务。作为学校优秀基础课《邓小平理论概论》的主讲教师,始终坚持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特别注意科研成果在教学中的转化,力求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最新成果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的建设之中,积极推进本科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创新。曾被教育部聘请为高等师范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指导委员会委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组召集人,对全国高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主讲的《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程被评为首批国家级精品课程。主编的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以下简称“21世纪教材”)、国家新世纪网络课程教材,以及为“马工程”重点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源库等,都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主编的《毛泽东思想概论》(“21世纪教材”),被越南人民民主共和国引入版权;主编的《邓小平理论概论》(“21世纪教材”)获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主编的《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获2007年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主持完成的教学成果《邓小平理论教学内容、体系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获高等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完成的教学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研究和实践》获“2005—2008年吉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22年田克勤教授所在的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平易近人、因材施教、授课认真、专业性强、理论味浓,几乎是学生们对田克勤培养研究生特点的一致性的评价。田克勤教授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承担研究生和助教进修班的教学工作。1990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94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至今已培养硕士研究生57人、博士研究生86人(含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骨干人才培训计划招收的博士研究生)。在已毕业的71名博士研究生中,已有30人晋升为教授或其他正高级职称,其中17人先后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不少人成为所在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他的爱徒——清华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肖贵清教授与他同时入选马工程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在学界被传为一段佳话。

       理念先进 别具特色的治学之道
  在多年的研究和教学中, 田克勤教授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别具特色的治学之道。
  一是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一核心,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坚持本学科基础理论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密切结合,不断明确自己的研究定位,持续进行高质量的基础理论研究。他表示,这既是高校开展科学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高校的一个重要优势,坚持本学科基础理论教育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从本科,特别是研究生教学中获取科研灵感,选择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做出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服务于本学科的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

  二是正确处理本学科研究与相关学科研究的关系,坚持本学科研究与跨学科研究的结合,不断增强学科支撑,努力提高承担重大项目研究的能力。他认为,每一学科的发展都有其相对独立的一面,这是构成该学科存在和发展的学理基础,但各相关学科的发展又不可能是互不影响、彼此孤立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东西方文化的交融、文理学科的互动,为各学科的拓展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现实的可能。

  三是正确处理学者个人独立研究与学科团队合作研究的关系,坚持独立研究与合作研究的结合,不断增强学科带头人的责任意识,努力提高科研团队的整体实力。他认为,任何学科的研究都需要发挥学者个人的作用,但学术团队的集体攻关、合作研究的作用绝不可低估。当今时代,知识更新速度之快令人难以想象,仅仅依靠个人力量从事重大问题的科学研究,仍旧像过去那样搞“单打独斗”式的研究很难取得成功,这就使开展团队合作、集体进行攻关成为必然。四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运用基本理论和方法,回答实践中提出的问题。他一贯反对讲大话、套话、做空文章的虚假学风,主张运用新知识、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同时强调,做学问与做人密不可分。做好学问实际上是很难的,既需要有良好的学术素养和业务能力,又需要有创新型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更需有个人的为人之道,为学、为人应该也是可以统一的。

  田克勤教授许多光环,他却始终谦逊。“自信、珍惜、超越”是其人生信条,“静心、得法、用力”是其治学之道。他说,中国有许多赞美师生关系的文字,自己最欣赏的是“教学相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个教师最大的满足是能够培养出超过自己的学生,培养出这样的学生越多、越出色,他的成绩也就越大,他就应该越高兴。”2018年根据国家有关文件的精神,田克勤教授已办理退休手续,在返聘在岗的情况下,仍老骥伏枥、潜心治学,践行初心、为人师表,依然活跃在教学科研的第一线,耕耘在人才培养的最前沿,奋斗在理论宣传的主战场,以榜样的力量激励着新时代学子要牢记使命,不断奋斗,不断超越自我。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殷维
  图片由被采访人提供

编辑: 赵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