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二十大代表面对面⑤丨“就业红娘”于大姐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梁欢欢 3641519
和二十大代表面对面⑤丨“就业红娘”于大姐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梁欢欢 3641519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网原创

和二十大代表面对面⑤丨“就业红娘”于大姐

2022-10-13 11:41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在吉林省白城市,只要企业想招工、市民想找工作,立刻就会想到去当地最火的人力资源市场——洮北区人力资源市场找“于姐”于砚华,她被亲切地称为“就业红娘”。

  于大姐从参加工作开始就在白城市洮北区就业服务一线窗口,这一干就是30多年。

  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现任白城市洮北区人社局党组成员、公共就业实训指导中心主任的她,成功激活并打造出了一个连续18年繁荣活跃、至今四季无淡季的全省五星级人力资源市场。

  “就业红娘”牵线成功率90%以上

  “于姐,我被录取了!”刚与企业签约的小张,特别找到于砚华向她报喜。小张说,要不是于大姐耐心地帮自己分析就业前景,自己找不到这么称心的工作。于砚华笑着抱了抱小张,还不忘嘱咐她刚入职场的注意事项。

  服务大厅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在白城市洮北区人力资源市场,这样的场景经常上演。

(该照片由于砚华同事提供)

  特别对话一:

  记者:“就业红娘”这个称呼有什么特别含义吗?

  于砚华:“红娘”顾名思义就是牵线搭桥,而就业服务人员所做的正是为企业与求职者架桥铺路。从业三十余年,我一直和求职人员面对面,与企业肩并肩,逐一登记,一家家查看资料,一户户进行调研,一对一地推荐就业岗位、职业指导,一对一地为企业招聘人才,集中培训,举办各类招聘会,实地跟踪上岗人员,实地走访用工单位……实打实地为企业和劳动者牵线搭桥。

  记者:作为“就业红娘”,您“牵线”的成功率有多高?

  于砚华:截至目前,我们市场已累计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招聘会1600余场,为10余万求职者在家乡圆了就业梦,服务了近40万人次。通过我手介绍的供求双方……我想想啊……成功率在90%以上。我想这也就是大家称我为“就业红娘”的原因吧。

  记者:这么高的成功率,你有什么秘籍吗?

  于砚华:对我而言,人岗匹配成功率非常重要!如果我们的服务足够到位,就不用担心成功率低。为此,我认真了解每一位求职者的就业需求,掌握他们的个人发展信息,有的放矢地推荐就业岗位;认真分析每一户企业的发展状况和招聘要求,掌握他们的岗位需求方向,将最适合的人才推荐给企业。不论是残疾人还是农民工,也不论是小企业还是大集团,我都一样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

(该照片由于砚华同事提供)

(该照片由于砚华同事提供)

  记者:有没有哪位求职者让你印象特别深?

  于砚华: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位李大姐。李大姐年纪较大,不是特别会表达,也觉得自己没啥特长,几次求职后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岗位。我就反反复复和她沟通,最后李大姐终于说了一句:“我做饭挺好吃的。”这不就是特长吗?需要“做饭大姐”的企业很多,我多方沟通,终于在一家企业找到了适合她的工作。这之后,我经常电话回访她,还到企业去看望她。现在李大姐逢人就说,“要不是于姐,我哪能有这么好的工作呀!”群众的语言是朴实的,但却让我心里充满了温暖,也让我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更加敬畏和热爱。

  她有一部24小时不关机的手机

(该照片由于砚华同事提供)

  于砚华的同事有这样一张照片,照片里于砚华站在小凳子上,一手拿着话筒一手举着二维码,上百求职者围着她争先扫码、咨询,这是2019年3月洮北区人力资源市场一次招聘会上的场景。在疫情之前,她几乎每天都是这样工作的,在熙熙攘攘的人力资源市场大厅中间,踩着小凳子服务广大供求双方,一站多年,温暖了无数求职者的记忆。

  在与记者交流的过程中,她的电话时不时响起。于砚华说,自己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随时为用工单位和应聘求职人员开通。

(该照片由于砚华同事提供)

  特别对话二:

  记者:我看你的手机不停地响,一直这样吗?

  于砚华:是的。为了“不让群众多等一分钟”,能随时帮助群众和企业解决求职与招聘等方面遇到的问题,我的手机24小时不关机,只要有需求,随时都可以联系我,真正让我们的“小市场”成为就业服务的“大舞台”,有效疏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记者:有遇到过特别难的事儿吗?

  于砚华:那太多了。我记得曾经一家大型企业新上一条生产线,希望能在三天的时间内招到20名员工。我就用周六周日两天时间,集满70多名求职者,周一早上8点半集中10多辆小轿车,将工人送到企业。还有一家企业希望在国庆节前四天的时间招300名员工,那难度真是空前的。但因为多年来我们手里积累了无数求职信息,最后还是圆满完成了任务。面试当天,公司经理看到现场黑压压地挤满了500多名求职者,激动地说:“真是没想到!来了这么多人,于姐你太给力了!”工作中,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

  记者:这么多年,你累吗?

  于砚华:累,干工作哪有不累的!但是,当我看到那么多因为我们的努力端稳了生活的饭碗,那么多的企业招聘到合适的员工,那么多就业困难人员享受到了社保补贴政策,生活有了改善,一切的累就都值得了。在为群众服务中我收获的是幸福和快乐。我觉得,我们的努力如果换来了一次成功,解决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生活问题,而是一个家庭的生存质量问题,更是社会的和谐稳定问题。

  疫情后时代全新线上个性化就业服务

  “叮叮!”“叮叮!”无论坐车、走路、采访,于砚华的手机总是传来信息提醒的声音。

(该照片由于砚华同事提供)

  她把手机展示给记者看,上面有几十个名为“洮北区市场求职”“洮北区市场招聘”的群,这是他们为应对疫情而开展的线上个性化服务群组,采用了更多的服务模式,比如指尖就业、网络就业、线上就业、空中就业等。她幽默地说,自从开通了线上求职,自己都快不认识“下班”这俩字了。

  特别对话三:

  记者:疫情是不是给就业服务工作带来了挑战?

  于砚华:我们的工作就是要不断适应时代要求,创新就业服务模式。我们现在除了线下就业外,还开展了线上、空中等多种就业模式。比如我们线下有形的“就业超市”创造的“带工上岗”“共享用工”“体验就业”“紧急一对一”等一招鲜就业,线上“指尖就业”“码上就业”“零跑动群组就业”“一职有你广播就业”“与您面对面直播就业”“华姐帮您找工作快手就业”“96885吉人在线屏上就业”以及通过家庭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实现的“吸纳”就业等等。目前,我们又在开展“零工市场”建设,让更多希望找到零工的劳动来实现灵活就业,充分实现就业服务无“盲区”。

  记者:怎么保证线上就业服务和线下同样的质量呢?

  于砚华:那当然就需要我们在就业服务上不断探索新模式、新途径。现在我们采取的是保姆式、店小二式的服务方式。比如我们的求职、招聘微信群,都是由我们来发布、管理,针对招聘者和求职者我们可以线上一一解答,让企业和百姓在家仍然可以招聘、求职。实现了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一样火爆,手机、网络、电视等多平台、多点位百花齐放。

  白城人都爱来这里找工作

  在于砚华同事的眼里,于砚华不但是一个身先士卒的好领导,心系百姓的贴心人,更是一个不知疲倦的“女强人”,任何事情到她手里都能迎刃而解。时间久了,小到刚成年的孩子,大到劳动年龄以外的求职者,都亲切地叫她于姐。

(该照片由于砚华同事提供)

(该照片由于砚华同事提供)

  她办公的洮北区人力资源市场里,到处都是奖杯、奖状和锦旗。这个人力资源市场在于砚华刚接手时还门可罗雀,但如今已经发展成为连续18年繁荣活跃、至今四季无淡季的全省五星级人力资源市场,白城人都爱来这里找工作!

  2021年6月4日,全国人社系统优秀党员代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于砚华作为五名优秀党员代表之一向中外媒体进行了经验介绍和分享。她对年轻人就业提出的建议在网上引起了热议,她创立的“六步工作法”在全省进行了推广,以其名字命名的“于砚华基层就业志愿者服务队”也在白城市建立。

  特别对话四:

  记者:你是怎么把这里做成五星级市场的?

  于砚华:简单来说,就是工作中有温度,服务上有力度,方式上有高度。有温度,就是要把供求双方最着急、最关心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去办,把群众的利益当成最重要的事去办,让每一名求职者就业有保障、生活有希望,让每一个企业用工放心、发展有动力;有力度,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供求双方解决问题,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

  记者: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未来您将如何走好履职路?

  于砚华: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我深知这份荣誉背后的责任和压力。作为一名基层党代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不忘为民初心,发挥优势履职,始终做到心系群众、回应关切,真正做到“党员和人民的好代表,百姓的贴心人”,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与信赖。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殷维

  摄影 张秋磊(除署名外)

  摄像 于佳

编辑: 梁欢欢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