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下活龙“活”起来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赵鹏 3657001
让下活龙“活”起来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赵鹏 3657001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网原创

让下活龙“活”起来

边境派出所务实推动乡村振兴

2022-11-23 11:58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波涛奔涌的鸭绿江畔,红枫漫山的长白山老岭南麓,集安市下活龙村的边民群众们在这里常年依山而居。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开展,驻守在这的吉林通化边境管理支队麻线边境派出所民警们,将构建平安边境的触角,延伸到百姓经济、精神需求上来,积极发挥警政、警企、警民合力,逐步把偏远山村打造成“平安村”“富裕村”“文明村”,在边境线上奏响乡村振兴的和谐强音。

  从“一人守”到“全村防”,边境平安则国安

  在下活龙村有一支“红马甲”治保队伍,由村干部、民兵、渔船民、企业主组成,马甲上的LOGO中,“MM”代表麻线,象征警民如两根麻绳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同维护辖区治安稳定。2020年,这个边境派出所充分借鉴新时代“枫桥经验”,创行吉林省边境地区首支警企民边境警务志愿队伍——“义警工作站”,率先启动民警+辅警+义警的“三警”群防联控模式,搭建起治安巡逻防控、矛盾纠纷化解、法制宣传教育“三位一体”的社会化警务新格局。

  “义警工作站”的组建,真正让百姓参与到边境社会治安管理中来,实现了“全民参与、全域覆盖、全线设防”的目标,组建以来共开展治安巡防440余次、普法宣传300余次,化解矛盾纠纷100余起,配合民警核查外来人员200余人,纠纷调处率、村民满意率达100%。

  “义警工作站”经验做法被吉林省委改革办推广。今年11月,下活龙村被纳入“平安边境村创建试点”。

  从“向外溢”到“往回返”,乡村振兴则国兴

  下活龙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全村1272公顷的幅员面积,农耕土地仅有7公顷,辖区村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基本以耕种玉米和下江打渔为主要经济来源,人均年收入一度不足1万元,青年劳动力也外溢务工。

  2019年,该所以通化师范学院乡村振兴学院打造建立“乡里农创园”项目为契机,提出“租用民房,建设民宿”的致富新思路,与该学院协调争取建设资金300余万元,租用全村1/4以上民房,为下活龙村13户村民建立独立主题民宿25间,户年均收入同比增长110%。“以前收成、打渔都得听老天爷的,好一年、坏一年,现在咱老百姓光靠民宿每年就能赚个万八千,关键是收入稳定。”作为民宿的直接受益者,村民宋培跃如是说。

  2021年4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通过审议,该所联合党政、企业迅速建起乡村振兴“服务小组”“法律咨询室”,免费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解决法律纠纷、草拟各类合同。同时,依托村委会举办“致富夜校”,定期组织养殖大户、致富能手及农科技术人员为村民传授种养殖知识,积极促进乡村经济作物种植。以往的偏僻乡村摇身变成远近闻名的打卡胜地,外出务工青年也纷纷返流归乡创业。2021年,下活龙村被吉林省乡村振兴局授予乡村振兴实践教育基地。

  从“小渔村”到“文明村”,百姓康泰则国泰

  在东北农村,农闲时打牌喝酒可谓是很多人的印象,但随着社会治安稳定、经济水平提升,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发生了巨大改变。为进一步推行移风易俗,该所积极协调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通过搭建“村部红色影院”“绿色休闲书吧”等村民休闲文化场所,有效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从前“打牌赌博”“酗酒闹事”等现象问题已不复存在。

  “现在做陶艺品、刺绣都是咱村里老百姓的业余爱好,既能陶冶情操,也能增加些收入,真是一举两得!”村民孙桂玲说。2021年起,该所在助力乡村经济建设的基础上,注重加强乡村文明发展,依托“乡里农创园”,广泛号召边民群众利用农闲时间参与到手工业制作中来。

  “边境平安、百姓富裕、文化兴旺。下活龙村实现了从贫穷落后向文明先进的华丽转身,百姓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精气神一天比一天足,获得感一天比一天强,不就是咱们移民管理警察的最大心愿吗?”麻线边境派出所教导员李岩说。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曹逸群 吉林通化边境管理支队麻线边境派出所供图
编辑: 赵鹏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