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宝藏·每日一宝⑤|“红色宝物”背后的烽火岁月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梁欢欢 3724410
吉林宝藏·每日一宝⑤|“红色宝物”背后的烽火岁月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梁欢欢 3724410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网原创

吉林宝藏·每日一宝⑤|“红色宝物”背后的烽火岁月

2023-05-18 09:19      来源: 中国吉林网

中共吉林特支第二交通站隐藏文件用的花瓶

  那是1933年初,中共吉林特支在吉林市河南街富裕胡同建立了党的秘密交通站,周建华担任站长,妻子闫庆莲为联络站工作人员,从此,一家人在这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战斗生涯。在日伪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下,将党的文件和传单藏在这对花瓶中,上面插满鲜花,遮掩敌人耳目。冒着生命危险,为南满游击队输送药品,接待与转送中共满洲省委领导干部来吉林、磐石等地开展抗日活动。中共满洲省委特派员杨靖宇、冯仲云等都曾到过交通站。冯仲云就是在这里向吉林党组织传达党的“一·二六”指示信的。交通站成为当时连接中共满洲省委与吉林地方党组织的重要枢纽。每到夜深,夫妻俩就用毯子把窗户蒙上,在灯下书写抗日传单和标语,再连夜张贴到工厂、学校等大街小巷。1933年5月,交通站遭到破坏,据周建华妻子闫庆莲回忆,在撤离交通站前,光销毁的文件、传单和标语就煮熟了一锅高粱米饭。之后,周建华参加了党的抗日武装。妻子闫庆莲不幸被捕,受尽毒打和摧残,她始终记着周建华的话,宁死不降,保守了党的秘密。

  1963年,闫庆莲将这对花瓶捐赠给吉林省博物院,并回忆了这段难忘的革命经历。

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少年营使用的单刀

  1933年9月18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的前身)在吉林省磐石县玻璃河套成立,在独立师的队伍中,有一支由13至16岁青少年组成的“少年营”——少年铁血队。他们为消灭侵略者而顽强战斗,在抗日斗争史上留有浓重一笔。

  杨靖宇、魏拯民等抗联英雄时常到少年铁血队上课,给孩子们讲时事政治、讲军事常识、讲做人的道理,更多的是上文化课,教他们读书识字。杨靖宇还亲自带领他们参加了红土崖反击战、临江岔沟突围和蒙江摸火堆等重大战役的战斗实践,着意培养少年铁血队指战员的战略战术思想,使这些孩子们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政治素质与军事素质进步很快,迅速在战斗中成长起来。他们小小的年纪,却和广大抗联战士一样,驰骋疆场,浴血奋战。

  桦甸市的里面沟战役是“少年营”取得的第一次战斗的胜利,吉林省博物院就收藏了抗联第一军少年营使用的铁铸单刀,这把单刀就是少年营对敌作战时使用的武器,也是少年营创建时期仅有的两把单刀之一。由于作战转移,单刀被埋于二道沟。1964年,当地农民开荒翻地时发现了该刀,后交给吉林省博物院收藏。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殷维

  图片来源吉林省博物院

编辑: 梁欢欢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