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吉林省第十九届运动会暨省残运会在梅河口市圆满落幕,四年一届的体育盛会到了说再见的时候,但关于拼搏、梦想、传承、友谊、力量、团队、超越的故事却没有散场。
赛事精彩 体育竞技人才脱颖而出
在省运会青少年游泳比赛中,长春市代表队16岁的运动员张曦文勇夺女子甲组200米、800米自由泳和400米个人混合泳三枚金牌,并三次打破吉林省青少年纪录。
为了备战本届省运会,张曦文在训练中不断补足短板,在自己的优势项目上精心钻研,希望自己未来能够像泳坛名将叶诗文一样站上奥运领奖台。
在省运会乒乓球赛场,辽源市代表队的16岁小将吴昊泽在强手对决中,一举夺得男子团体、双打、单打3枚金牌。
在田径赛场,长春市代表队的王营在男子甲组400米比赛中,以47秒61的成绩打破了由自己保持的省青少年纪录,也是本届省运会田径青少年组唯一破纪录的运动员。
在这些夺得冠军的小将们身上,人们看到了超越自我、争创佳绩的进取精神。
在省残运会赛场,残疾人运动员的拼搏精神更加令人感动。在省残运会田径赛场上,李昱霖夺得了男子F60级听障铁饼、铅球和标枪三个项目的金牌,李昱霖成为残运赛场上名副其实的“铁人”。残疾人运动员们自强不息,用坚韧不屈的毅力,挑战和超越极限,点燃生命的激情,完美地诠释着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精神。
作为全省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综合性体育盛会,本届省运会共设立78个大项,比赛项目设置较上届增加了15%,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我省竞技体育的项目布局;参赛运动员由上届的12700人,增加到18921人,体育强省的人才基础进一步夯实;实施县区单独组队计算成绩、运动员跨大项报名参赛、冬季项目和夏季项目分别排名等8项改革创新举措。全省体育健儿,敢于挑战,顽强拼搏,超越自我,决出金牌2131枚,创造了94项吉林省纪录,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全面反映了新时代吉林体育事业发展的新成果。
本届省残运会根据全国残疾人运动会所设项目和我省实际情况,共设置田径、盲人跳绳、乒乓球、羽毛球、飞镖、轮滑、象棋、健身操等8个大项,209个小项,有12支代表队609名残疾人运动员参赛。
风雨无阻 贴心服务为赛会保驾护航
本届省运会暨省残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体现在运动健儿们赛场上的精彩表现,也同样体现在东道主在承办赛事中的高质量、高水平。
本届省运会承办地梅河口市,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作为东道主,梅河口全力做好赛会的各项筹办工作,打造了一场令人难以忘怀的高标准高水平的体育赛事。
为承办好一届 “简约、安全、精彩”的体育盛会,梅河口成立了由市级领导任组长的11个工作组,负责做好接待、竞赛、安保等各项服务保障工作。统筹整合全市酒店宾馆资源,责成10个部门“点对点 ”精准对接各代表队,在食宿接待、竞赛组织等各环节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严格制定并实施消防、安保、医疗等应急预案,确保赛事赛会安全。
主题为《奋斗新时代·振兴向未来》的开幕式文体展演令人难忘,1316名参演人员为全省人民奉献了一台精彩靓丽的时代篇章,全面展现了新时代吉林发展成就,充分展示了梅河口市的城市形象。
综合性大赛的成功举办,更离不开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检录、技术、引导、赛后……在省运会各个赛场中,到处闪现身着白色志愿服的年轻志愿者们的身影,他们是赛场上一道靓丽风景,青春在志愿服务中飞扬,他们用行动展示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让所有参赛者体会到了“梅河温度”。
展竞技之美,扬文明之光,聚团结之力。本届盛会之于梅河口,不止是一场体育盛会,也是一场城市发展的盛会,让更多的人通过盛会了解梅河口、向往梅河口。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于洋
摄影 李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