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伊通镇前范村的蟹稻产业园,蓝天下稻田一望无垠,与“保护黑土地”主题的稻田画形成一幅大美田园画卷。
伊通满族自治县聚成现代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聚成合作社”)负责人李英斌满怀期待告诉记者,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伊通满族自治县的蟹稻产业发展得益于伊通独特的地貌及清洁土壤环境构成的良好生态,是国家级稻渔种养示范基地。伴随着水稻种植与水产养殖技术的不断创新,稻蟹种养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升。
成立于2010年11月的聚成合作社注册资金500万元,以实施工厂化育苗,集约化土地流转与托管,打造良种繁育和绿色稻米生产基地为目标。今年合作社集中流转3000亩水田,其中水稻良种繁育1500亩,稻渔综合种养1200亩,稻田画面积60亩,成为网红打卡地和游人驻足地。
“水稻年产1800吨,河蟹3200公斤。合作社实现了产业化、全程机械化种植,执行绿色有机栽培操作规程,采用水稻+蟹稻渔种养生态环保双减技术、水稻钵体育苗及有序抛秧轻简化技术、水稻机械插秧北斗导航侧深施肥精减技术。”李英斌表示。
除此之外,合作社的伊通大米、彩头米、绿云田、西茜鲜等4款大米品牌,蟹阿哥品牌河蟹远销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福建、宁波等地,尤其声名远播的伊通大米已经是伊通对外推介的一张亮丽名片。
提起蟹稻产业园的稻田画,同样远近闻名。
登上观景平台处俯瞰,“中国饭碗”“保护黑土地”的大字尤为醒目。
“在这里,我们既能看到水稻丰收的场景,也能看到蟹稻共生的场景。稻浪飘香一片金黄,今年的收成差不了。”李英斌告诉记者,通过园区带动稻渔种养、加工物流及销售等二三产业发展,提高当地农民收入,特色产业转型升级及推动乡村振兴均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具备较好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能。
近几年,伊通满族自治县聚成现代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经营理念进一步提升,修建观光亭、栽植稻田画、修建观光栈道等,到如今已经成为伊通及周边县市的旅游休闲的网红打卡地,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还提升了社会效益。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郭雍皓 李志明
摄影 罗浩
摄制 马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