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啸山林,豹跃青川。
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两周年之际,中国吉林网将镜头聚焦到了中国的“东北虎之乡”珲春,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珲春分局科研监测中心工作人员赵岩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了公园之中,与他进行了一次特别的对话。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一路走,一路聊,几个关键词串联起了这次特别对话。
关键词一:改变
东北虎豹作为食物链顶端的猎食者,生存状态直接反映着区域生态系统的动态,是衡量当地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的指示指标。
野生东北虎豹频频亮相,折射出的是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生态系统逐步完善。
那么,两年来,赵岩又有哪些切身的感受呢?
他说:“试点成立以来,虎豹公园内部野生动物的种群和数量得到了稳步提升,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旗舰物种东北虎和东北豹在我国的保护得到的质的飞跃,大家对于这两种物种的认知也更加的深入;同时虎豹公园的保护工作也逐渐变得越来越具有体系化、科学化,使得保护工作能有条不紊地进行。”
与此同时,通过监测和巡山发现,两年来,梅花鹿等食草动物种群数量快速增加,食物链得到快速恢复,东北虎幼崽成年率由试点前的33%提高到目前的50%以上;虎豹种群分布范围和数量快速增长,目前国家公园范围内超过50%的区域有虎豹种群稳定活动,国家公园核心区内的珲春地区更是呈现“众山皆有虎”的盛况。
关键词二:全覆盖
走了近一个小时,在一棵碗口粗的树前,赵岩停住了脚步。随后,他熟练地脱下背包,拿出了另一台设备与树上的红外相机进行连接。
很快,设备的屏幕上便出现了野生动物的身影。“这是野猪带着小猪仔在觅食,这里是梅花鹿,这是拍摄的狍子在嬉戏打闹、这里还出现过狐狸、豹猫等。”
赵岩一边翻看着一边向记者介绍着珍稀动物频频现身背后的故事。
据了解,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珲春分局管辖的28万公顷森林中,共架设了5700多台红外相机。依靠这些相机,每天大量的监测数据通过天空地一体化系统实时传输到后台,再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大数据分析,实现了远距离、大面积实时监测东北虎豹等野生动物的活动状态,还可以实时获取生物多样性、各类生态要素等信息。
目前,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系统实现了“天空地”监测系统实时监测全覆盖。同时,这个监测体系还可以发布警示预报,提醒巡护人员和周边居民,避免可能发生的人虎冲突,实现了看得见虎豹,管得住人。
赵岩介绍,在日常的野生动物监测中,野外工作者需要很大的工作量,经常需要跋山涉水来进行相机维护等工作。随着科技的发展,实时传输在保护工作中得到了应用,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实际的工作量,有更多的精力了解和管理更大范围内的野生动物。
关键词三:保护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横跨吉林和黑龙江两省、面积达1.4万平方公里。每年,赵岩都要在山上跑两百多天,架设红外相机、调查野生动物生存情况,巡护途中发现盗猎工具,特别是老旧猎套等,赵岩和同事们都会马上清除……
在巡护过程中,赵岩也经常会遇到受伤或者被遗弃的野生动物幼崽,他都会将这些幼崽带回基地进行悉心照料,因此也被大家称为“赵爸爸”。
“我救过鹿、狍子还有黑熊等。”赵岩说,“我喜欢动物,在我眼里,它们都是我的孩子。等它们长大了,我们也会训练它们,并放归山林之中。”
赵岩说,保护东北虎豹,不只是保护虎豹本身,而是保护以东北虎豹为“旗舰物种”的整个生态系统。目前,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管理局珲春分局辖区的森林覆盖率达92%以上,野生动植物资源达1270余种,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关键词四:期待
莽莽林海,人虎共存。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成立,对于修复东北虎豹迁移、扩散廊道,保证未来野生种群扩散,有着不可尽数的重要意义。
对于未来,赵岩也有着自己的想法。他说,他将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做好东北虎豹以及野生物种的监测工作,并且做好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巡护工作的渠道,也为野保事业的宣传做出贡献。
“希望未来有更多神秘美丽的动物在这里稳定的栖息,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让这张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名片更加闪亮!”他说。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越明
摄影 罗浩
摄像 明鑫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