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经济“三季红”|“大国重器”,让吉林更有底气!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赵鹏 3788144
吉林经济“三季红”|“大国重器”,让吉林更有底气!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赵鹏 3788144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网原创

吉林经济“三季红”|“大国重器”,让吉林更有底气!

2023-11-01 18:13      来源: 中国吉林网

  “大国重器”,让吉林更有底气!底气从哪里来?让我们先看一看。

  中车长客生产的轨道客车行驶在各个大洲,“中国智造”贡献着“中国方案”。为杭州第19届亚运会打造的复兴号智能动车组在长春下线,再一次擦亮了“吉林智造”金字招牌。

  中国一汽研发的解放J7高端牵引车疾驰在高速公路上,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陆上风光三峡”项目建设推动中车新能源、吉鲁新能源、新能光伏等一批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快速发展壮大、不断释放产值。

  ……

  金秋十月,收获感满满。

  走进位于长春的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有一种心潮澎湃的震撼之感。

  这里是中国地铁、动车组的摇篮,也是我国核心的轨道客车研发、制造、检修及出口基地。

  在高速动车组装配生产线,一排排整齐列队的高速动车组列车令人目不暇接。登上了采用国际最高自动化等级的无人驾驶系统,拥有变色温、变照度、太阳能发电等高科技体验的“下一代地铁”,可以感受到高科技带来的改变。

  “如今,我们的生产车间数字化、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在延续传统工艺文件‘一口清’的同时,更多的应用数字化平台来实现可视化作业管理,大幅提升了高铁制造的操作质量与效率。”中车长客高速动车组装配生产线的一线员工姚智慧一脸自豪地说。

  说到中车长客,近期还有一个“大动作”,让企业再次迈出高质量发展步伐。

  10月17日,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中国中车旗下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与塞尔维亚建设、交通和基础设施部正式签署了塞尔维亚高速动车组车辆采购商务合同,这是中国高端轨道交通装备“走出去”的重大突破。

  吉林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装备成绩单”惊喜不断。

231031GYH海报1 (2).jpg

  今年10月,时隔两年,中国吉林网再次走进中车松原新能源产业园。此时的园区内标准厂房整齐划一,车间里机器轰鸣。在风机生产车间内,近百米长的风电叶片横置在场地内像一条条“巨龙”,工人安全装备穿戴整齐往来穿梭、有序作业。

  “我们现在叶片的月生产量已经达到100支了。”吉林中车风电叶片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慧笑着告诉记者,截至今年9月末,这里已经生产风电整机150台、叶片488支、塔筒48套、主控变桨30套、主控系统33套、装配风力发电机12台,实现产值16.73亿元。

  一汽红旗繁荣工厂焊装车间内,680多台焊接机器人挥舞手臂繁忙工作,无人物流车自如穿梭,生产设备实时“汇报”自己的运转状态,一台台机器人各司其职……在这一高度现代化的生产线上,每分钟就有一辆红旗车下线。

  “繁荣工厂引入智能中控系统,拥有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电池电驱五大车间,实时采集、监控设备数据。”一汽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在数字化智能化浪潮之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入融合,引领老工业基地制造业开启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走进“独角兽”企业——长春捷翼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线束生产车间,“人机共舞”的生产场景一片火热。

  近年来,凭借在电连接系统领域的技术积淀和行业经验,公司产品应用从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领域深度拓展,实现了从低压到高压、从低速到高频高速、从车身到车外、从单一功能到复杂集成、从总成组装到关键部件自制的多维迭代。

  吉林如何让“大国重器”不断一鸣惊人?

  省工信厅运行监测协调办公室主任任立明在接受中国吉林网采访时谈到四个“通过”——

  通过实施汽车产业上台阶工程,奥迪PPE及配套项目加快建设。

  通过落实“陆上风光三峡”政策措施,一批新能源装备项目实现快速上马、快速投产、快速达效。

  通过实施项目秘书制,全面推动重点工业项目加快建设,一批新项目实现入规入统。

  通过落实创新发展扶持政策,成功研发国内首列多适应性中运量单轨系统车辆、全球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车用硅钢等一批新产品。

微信图片_20231030143459.jpg

  从“制造”到“智造”,吉林这块金字招牌一次一次被擦亮。

  瞄准新质生产力的装备制造产业,正在白山松水这片老工业基地上强势崛起!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郭雍皓

  摄影 蒋盛松

  制图 宁静

编辑: 赵鹏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