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雷锋精神 闪耀在高寒铁路线上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李璐宜 3826751
让雷锋精神 闪耀在高寒铁路线上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李璐宜 3826751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网原创

让雷锋精神 闪耀在高寒铁路线上

2024-03-05 10:40      来源: 中国吉林网

  “雷锋精神给我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始终激励着大家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吉林通化工务段桥隧车间第一维修小组(下称“维修小组”)班组长刘传双说道。

  立足本职岗位,发扬“螺丝钉”精神。
  3月5日,2024年春运落下来帷幕,春风渐起,冰雪消融,本应该从春运大考中放松下来的维修小组的职工们,却迎来更大的挑战。雪水的渗入会加大铁路两侧山上石块滑落的风险,第一维修小组的职工们利用天窗修时段来到梅集铁路线192公里100米处,对易发生山坡落石地段进行检查清理作业。
  带队的老班长宫汝文今年56岁,这次出任务依旧打头阵,扛着装备沿铁轨深山前行。沿线道路蜿蜒曲折,尽是湿漉漉的泥水,小组成员走两步就要打滑。作为第一维修小组成立之初的“元老”,干了36年的老宫始终没挪过地方。每次出任务,他永远都是冲在前面。他说,只要能动弹一天,就要在铁轨旁巡一天。
  “日常巡检有两个重点,一是走到地儿,二是看到位。”老宫说,隧道、涵渠、桥梁的每一个地方都要走到,每一个点都要看到,而且切记要“多看一眼、多走一步、多敲一锤、多问一声”。
  春防融雪落石、夏抗酷暑洪涝、秋除枯枝倒树、冬战严寒冰雪,多年来,组员们始终秉持着精益求精的匠心和专业严谨的态度,如17颗“螺丝钉”般牢牢地“钉”在250多公里的梅集铁路上,守护这条高寒铁路线34年安全无事故。

  红色印记烙印于心,坚定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
  小组17名职工中有7名党员、9名退役军人,“红色”是他们不变的精神底色,无论何时何地小组都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
  “坚守岗位,奉献青春,只有继承先辈的意志,才能将工作做到最好。”潘洋的父亲就曾是一名桥隧工,很多与铁路相关的“红色”故事他都是从父辈那听到的。如今  潘洋已成为小组出名的搜山扫石“蜘蛛侠”,也吸引了更多“90后”加入了维修小组。
  维修小组的同志们都生长在长白山区,从小听着英雄故事长大,小组每周定期组织理论学习,雷锋的故事和语录成了大家的“必修课”,“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能永远不干,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融合一起的时候才能有力量。”这些经典的语录大家倒背如流,也不断指引着小组组员在万里铁道线上发光发热。

  用行动诠释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
  “守护山区铁路就是要付出更多的辛苦。”刘传双常说,“只有将雷锋精神付诸行动和实践,才能体现出其永恒的价值和时代内涵。”
  “做高山岩石之松,不做湖岸河旁之柳。”19座隧道、120座桥梁、387座涵渠,几十年如一日的巡检、养护、维修,大家一年就要走一次“万里长征”。即便如此,几十年过去了,维修小组里从未有人申请离开,第一小组的事迹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他们先后获得2022年度“通化好人集体”、2023年度“吉林好人标兵团体”、“新时代铁路榜样”、“最美铁路人”等荣誉,多次被段里评为“先进班组”“文明班组”。
  工作之余,维修小组也时刻关注、关爱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尽自己所能为他人带去温暖和帮助。赵宝臣是通化市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员,他经常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多次无偿献血,还自学考取了应急救援员及救护师资格证书。在他的影响下,小组不少人主动向社区申请做志愿者,每周抽出一定时间去社区做义工服务。
  3月3日,维修小组到通化市爱唯养老院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除草、扫院子、擦玻璃,学着雷锋做好事,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王涛
  通讯员 孙晓晨
  图片由沈阳局集团公司提

编辑: 李璐宜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