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1月9日电(记者朱青)44岁的程存昱走在寒风凛冽的宁安高铁线上,除了身后十几个同事的脚步声和晃动的头灯光线,四周只有无边无际的寂静和漆黑。
他们是一群高铁养护工,人称高铁“夜行侠”,0点到4点,人们梦乡最深的时刻,是他们的工作时间。
自2015年宁安高铁开始调试起,程存昱和他的同事们已经度过了近2000个深夜。
高铁养护工们正在检查轨道。
安徽芜湖工务段弋江高铁线桥车间里,94个人组成的团体承担着宁安高铁约500公里动车组线路的维护检修。2020年春运期间,宁安高铁动车组每天运行20多对,已经达到“公交化”开行。
“0点到4点这个时间段行话叫‘天窗’,是保证白天高铁安全运行的‘黄金四小时’。”程存昱说。
23岁的周习嫦是这个团队里最年轻的成员,在没有选择这份职业之前,她觉得四个小时还不够和朋友们一起吃顿火锅再看场电影。现在,四个小时意味着要综合维修500公里内的工务、电务、供电设备,要检查所有的焊缝、交接接头等,要修复下沉、坑洼的钢轨,要检查所有零件缺损……
“每一公里铁轨有1760根枕木,每根枕木包含4套零件,每套零件里又包括轨距块、橡胶垫板、螺丝、螺栓等各类配件。”周习嫦说起铁路,比同龄的女孩说起化妆品来还熟悉。每一公里的检修意味着要用极大的专注、细致和耐心,确保数万个零件的稳固无误。
车间里不少“90后”养护工常常调侃自己的工作是“白天不懂夜的黑”,但年龄最大的王维康听见了总是默默地笑。在59岁的王维康看来,白天每一列飞驰而过的高速列车,都懂得这深夜四小时的重要。
高铁养护工们正在打磨铁轨。
“每天都有几十列时速超过两百公里的高速列车轧上铁轨,铁轨的压力可想而知。保证这些铁轨没有隐患,就是保证乘客的安全和顺畅。”王维康望着延伸进茫茫黑夜的铁道线,今年春运后就将退休的他,话语中带着满足和欣慰。
高铁的检修维护是包罗万象,繁杂细致的,但对43岁的陶文亮来说,高铁养护是膝盖上一道覆盖一道的伤痕。“膝盖跪破是常有的事。”陶文亮。
在芜湖火车站作业通道口,室外气温达到零下2摄氏度,陶文亮正趴跪在被寒霜打湿的钢轨上,低头探身仔细查看。
“这叫‘看道’,是最原始的查找轨道病害的方法。”陶文亮解释,迎着照明灯光,通过钢轨映射下来的阴影判断轨道病害。膝盖上的无数伤疤,换来了他们用肉眼看出0.5毫米误差的专业眼光,“虽然有高新技术,但人眼还是常常能达到更细微的地方。”
凌晨4点,又一个深夜的工作接近尾声。他们还在对工具进行最后的扫码清点。“绝不能将任何一件小东西遗留在轨道上。”程存昱忙着提醒每个同事。
头灯和手电发出的光线,仿佛是铁轨上闪烁的星光,它们将在天明前悄然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