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建设高质量交通强省的实施意见 文件发布-省委文件 梁欢欢 3173484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建设高质量交通强省的实施意见 文件发布-省委文件 梁欢欢 3173484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入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建设高质量交通强省的实施意见

(2020年6月2日)

2020-06-05 来源: 吉林日报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精神,结合吉林实际,加快建设高质量交通强省,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振兴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始终牢记“五个安全”责任和使命,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创新突破,加快交通强国试点建设,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国内先进的交通强省,为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服务大局。发挥交通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服务“一带一路”、军民融合、乡村振兴、东北振兴和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三个五”等重大战略和中东西“三大板块”建设、“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以交通兴经济、促振兴、惠民生。

  ——坚持吉林特色。打造国际领先的轨道客车、汽车研发制造基地,构建引领农业现代化、生态绿色发展、旅游业发展、沿边开放的综合交通体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打造品质交通、平安交通、文明交通、人文交通,丰富交通产品供给,提升服务质量,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坚持统筹协调。统筹铁路、公路、航空、管道发展,兼顾存量和增量、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发展,促进设施网络、运输服务、新旧业态、交通与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国际国内、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加快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创新,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瞄准高新技术前沿,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培育新动能,提升交通运输发展质量和效率。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高质量完成我省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综合立体交通网进一步完善。平安出行、智能智慧、绿色生态、治理体系、固边兴边和交旅融合等方面取得可复制的经验,重点城市通民航,通用机场百公里覆盖所有市县;市(州)基本通高铁,综合枢纽10分钟完成换乘;市县和5A景区通高速公路,联通中东西“三大板块”、覆盖“一主、六双”产业空间布局,干线公路二级及以上标准比重达到80%,全省90%的自然村通硬化路,县及县级以上城市通天然气管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到2035年,基本建成高质量交通强省,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基础设施一体互联、换乘换装更加便捷,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基本实现现代化,交通运输总体发展水平达到人民满意、保障有力、国内先进的目标。

  ——全面建成“四纵三横”综合运输大通道。综合交通网络规模达到7.5万公里,形成方式多样、能力充沛、便捷高效、立体互联的综合交通主骨架。

  ——基本形成“123出行交通圈”和“123快货物流圈”。出行方面,市区1小时内通勤、城市群2小时内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内覆盖。快货方面,国内1天内送达、周边国家2天内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内送达。

  ——现代物流高效经济。物流枢纽基本成网,运输能力实现跨越提升,陆海联运、空铁联运快速发展,联运主体发展壮大,高效寄递体系基本形成,物流成本基本降到合理水平。

  ——出行服务品质进一步提升。旅客出行便利化、多元化水平明显提高,联程运输便利顺畅,大中城市绿色出行比例大幅提升,无障碍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装备水平国际领先。新能源装备在交通运输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智能网联汽车、高速动车组、时速400公里高速列车等方面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基础设施、运输装备在严寒等极端条件下始终保持良好运行状态。

  ——创新能力取得重大突破。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广泛应用,科技对交通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升,主要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和重点城市交通实现智慧化。

  ——交通运输安全应急水平达到国内一流。本质安全水平大幅提高,交通安全生产法规制度更加健全,综合交通应急管理水平显著提高,道路万车死亡率降至全国最低水平。

  到2050年,全面建成高质量交通强省,基础设施水平、综合运输能力、现代化治理体系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面支撑和服务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主要任务

  (一)打造立体互联、保障有力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1.构建综合运输大通道网络。围绕产城布局、物流集散、粮食能源、旅游开放、应急保障,着力打造“四纵三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北京至哈尔滨、长春至深圳、双辽至嫩江、鹤岗至大连和珲春至乌兰浩特、长白山至白城、集安至双辽),加快形成各种运输方式结构合理、衔接顺畅、能力充分的大通道格局,支撑和引领园区经济、临空经济、高铁经济和枢纽经济发展。

  2.建设快捷高效、运力充分的铁路网。建成敦化至白河、沈阳至白河等高速铁路,完成长春至吉林、吉林至图们至珲春高铁达速工程。推进普通铁路建设,吉林枢纽西环线、松江河至长白等项目通车运营,完成长春至白城、图们至珲春提速改造。积极推进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铁路总里程达到6500公里,高(快)速铁路突破2000公里。

  3.建设覆盖城乡、内外通畅的公路网。加快实现东北区域高速公路联网、区域通道扩容改造,推进服务长春都市圈和口岸城市高速公路建设,总里程达到6000公里以上。提质改造国省干线,着力打通“断头路”、疏通“瓶颈路”,干线公路总里程达到1.2万公里。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和抵边自然村通硬化路,优先支持贫困地区必要的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重点区域成网,农村公路规模达到9万公里以上。

  4.建设多点支撑、面向全球的现代航空网。持续打造“一主多辅”机场群,完善布局合理、干支互补、运输与通用功能衔接的机场格局。加快实施长春龙嘉国际机场三期工程,打造东北亚国际航空枢纽。做强延吉、长白山、松原等重点旅游目的地机场,打造重点航空支点。加快推进改扩建吉林和通化机场、新建四平等机场建设,打造一批重要航空节点。建设和龙、农安、九台、长岭、通榆等一批通用机场,使全省所有县级行政单元能够享受到通用航空服务,推动通用航空规模化发展。

  5.建设普惠城乡、布局合理的现代邮递网。打通“城市堵点”,完善快递基础设施网络布局,打造一批现代化快递物流园区,建设主要城市集中配送中心,集约节约利用资源,缩短全程时限。加快实施快递“进村”工程,健全以县级分拨中心、乡镇递送节点、村级公共服务点为支撑的农村寄递网络。

  6.建设近远结合、沿边通海的航道网。围绕优化水运战略资源,改善鸭绿江、图们江、松花江重点航段通航条件,完善码头设施,服务旅游发展。全力推进图们江航道整治技术基础研究等工作,适时启动建设。谋划建设松辽水系等入海通道。

  7.建设横跨东西、连接南北的油气管道网。围绕“气化吉林”工程,加快建设中俄东线、吉林至延吉、松原至白城至乌兰浩特、梅河口至桦甸等油气长输管网和天然气储气设施,提高管网互联互通和资源调配能力,逐步形成连东西接南北、覆盖市县的“输气大动脉”。

  8.构建功能互补、融合高效的一体化枢纽网络。推进龙嘉机场、白山、通化、长白山等一批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加快实现“零距离”换乘。积极推进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重点推进长春市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陆港型,吉林市商贸服务型,延边州(珲春)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

  (二)构建先进适用、完备可控的交通装备产业体系

  1.加快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支持整车企业发挥集成优势,协同域内外企业融合创新,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完整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着力强化智能化、信息化、标准化等基础支撑能力建设,构建“人、车、路、网、云”融合协同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

  2.推进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发展。加快开发高速动车组、时速400公里高速列车、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新一代地铁等高质量轨道交通装备,抢占国际国内市场。推进轨道交通检修基地建设,完善产品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打造智能化、服务化现代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

  3.提升航空装备制造维修水平。打造北方综合性航空维修保障中心。依托省内航空模拟器人才、技术等优势,加快航空模拟器项目建设。推进载人自动驾驶飞行器产业化进程,提供智慧城市空中交通解决方案。加快机场跑道异物检查系统、防雷电设备等新产品研制与应用,提升地面航空装备产业竞争力。

  (三)构建便捷舒适、供给多样的客运服务体系1.构筑高品质区域出行服务。加快构建以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为主骨架的区域快速客运体系,大力发展区域旅客联程运输,提升长春都市圈、哈长城市群节点城市通勤化水平。完善异地候车(机)、行李联程托运和“行李直挂”等配套服务,鼓励开展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定制客运等个性化服务,构建顺畅衔接、服务高效的区域客运服务体系。

  2.深化交通旅游融合发展。树立“上路即旅游、出行即服务”的理念,加强交通与旅游规划的衔接,统筹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东北边境风景道、河湖草原湿地旅游环线,拓展机场、车站、服务区等交通设施旅游服务功能,支持有条件的交通枢纽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完善公路网旅游标识系统,服务特色旅游产业发展。发展“互联网+”交通运输服务新业态,打造多样化旅游出行服务体系。

  3.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服务。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完善城区、同城化区域公交网络,进一步提高公交分担率。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强化城际铁路、轨道交通、地面公交的有机衔接,提升公共交通品质与吸引力。完善城市步行和自行车等慢行服务系统,强化公共交通与慢行交通衔接,倡导绿色出行。

  4.创建人文公平运输服务。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历史文化风貌相协调的人文交通系统,完善交通无障碍设施设备和标准规范体系等,全方位提升交通参与者文明素养,持续优化“硬设施”和“软服务”,引导文明出行。推进城乡客运服务均等化,实施城乡客运公交化,提高规范化服务能力和运营安全水平。

  (四)构建衔接顺畅、经济高效的货运物流体系

  1.推进货物运输提效升级。推进电商物流、冷链物流、危险品物流的专业化发展。发展航空物流快件运输,推动道路运输、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业发展。统筹交通运输、商贸、邮政、供销等物流资源整合,培育现代物流服务主体。引导企业加强信息互联和联盟合作,扩大信息共享,促进物流降本增效。

  2.持续调整优化运输结构。加快打造各种运输方式衔接紧密、转换顺畅的多式联运体系。围绕汽车、粮食等大宗货物运输,大力发展铁路集装箱运输、多式联运、甩挂运输,全面推广应用厢式化货车和新能源配送车辆,提高货物运行效率和一体化组织水平,促进货运无缝衔接。

  3.加快发展城乡配送服务。推动快递企业与电商企业携同发展,提高跨境寄递服务能力,依托珲春等地口岸优势,实施快递“出海”工程,扩展跨境快递网络。推动落实快递末端服务车辆便捷通行,扩宽“寄递+”领域,接续“农村断点”,全面提升配送服务能力和水平。探索发展无人机(车)物流递送、城市地下物流配送、智慧型轨道物流等多制式多栖化智慧物流。

  (五)构建传统与新型结合、系统集成的智慧交通体系

  1.加强实用技术研究应用。依托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构建季冻区公路交通基础设施长期性能观测网和一体化数据分析平台,助力“平安百年品质工程”。持续开展以公路养护管理为重点的技术开发和推广利用,降低管养成本、延长使用寿命。利用先进信息技术,提升全生命周期发展水平,推进精品建造和精细管理,提升设施的耐久性和可靠性,打造季冻区交通高质量发展样板。鼓励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强化吉林特色季冻区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发展交通产业,打造一批具有吉林特色的交通领域实验室(基地)和创新平台。

  2.着力发展智慧交通。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优势,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鼓励一汽集团和高新技术企业参与,共同完成新一代国家交通控制网和智慧公路试点,促进共同发展。规划实施“数字交通”工程,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和载运工具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结合“吉林祥云”大数据平台,构建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实施城市交通智慧大脑工程。以新技术新手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效率,打造季冻区交通智慧提升的典范。同步规划建设高速公路与5G、数据采集和传输等新型设施,逐步由试点路段推广至大通道。

  (六)构建完善可靠、反应快速的交通安全保障体系

  1.创新交通安全发展体系。全面完成平安交通运输体系建设试点,创造国内一流的经验。完善责任体系,强化部门和企业主体责任。完善防控体系,强化交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重大事故隐患督办。完善支撑保障体系,提高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完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强化科技兴安能力。构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体系,提升交通安全价值理念。

  2.提升交通本质安全水平。强化“两客一危”等重点营运车辆动态联网联控,推广使用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电子运单,实施全程数字化、智能化监管。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安全技术、运输工具主动防护安全研究,提升主动安全水平。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加大安全防护投入,强化高铁、高速公路等关键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打造“平安百年品质工程”。

  3.提升综合交通应急救援能力。优化交通应急物资储备基地布局和应急队伍建设,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开展东北地区极端天气条件下智能除冰雪、隧道智能消防等问题研究。加强应急救援部门联动和社会协同建设,完善征用补偿机制,打造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应急共联的省级应急联动平台,提升应急保障精准智控能力。

  (七)构建生态优先、低碳环保的绿色交通发展体系

  1.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持把生态环保理念贯穿于交通发展的各环节,建设绿色公路、绿色铁路、绿色航空,推广应用鹤大高速公路资源节约循环利用环境保护科技示范和主题示范成果,推动施工材料、废旧材料再生和综合利用。统筹各种交通设施之间、交通设施与通信邮政和水利等设施、城市道路和城市其他设施规划建设,推进通道资源共同利用。强化综合交通规划与国土空间、环境保护规划的衔接,实现“多规合一”。

  2.强化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推进新能源、清洁能源车辆在城市公交、城市配送等领域应用。实施城市绿色货运配送工程,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运输装备。鼓励大型工矿企业和物流园区建设铁路专用线,引导大宗货物及长距离货物运输向铁路转移。推进邮件快件包装标准化、可降解化和减量化,提高资源循环再利用水平。

  3.强化交通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严格落实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鼓励开展生态修复,研究设置动物通道、生态廊道,打造与国家虎豹公园、长白山和查干湖等保护区相得益彰的路域环境,交通绿色发展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八)建设互联互通、包容共赢的开放合作体系

  1.推动基础设施联通。以高质量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打造面向东北亚、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的对外开放通道,持续推动中俄“滨海2号”国际交通走廊建设,配合国家做好无人驾驶通道研究。推动和龙至南坪铁路贯通,有序新改建口岸及跨境公路桥梁。

  2.提高对外运输能力。联合辽、黑、鲁等省份,谋划实施贯通南北的高铁货运通道。加快长春国际港建设,支持“长满欧”扩大运行班次、推进开通“长珲欧”班列,打造东北地区中欧班列货源组织基地。推动珲春至扎鲁比诺港至宁波舟山港内贸外运航线稳定运行,推进珲春至扎鲁比诺港至釜山航线常态化运营、珲春至扎鲁比诺港至束草(新泻)航线复航。

  3.完善对外合作机制。推进建立东北地区交通一体化发展机制,强化与浙江等对口合作省市和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战略区域的交通联系,支撑区域间经贸交流与全方位合作。借助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运输合作分委会、中国-东北亚博览会等平台,积极推动建立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跨境运输便利化合作机制,支持省内企业“走出去”。

  (九)构建协同高效、科学规范的现代治理体系

  1.完善交通发展政策体系。推进建立适应综合交通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统筹制定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及相关政策。加强综合交通、城市公交、农村公路等重点领域法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新业态新模式、信息化数字化等领域的标准规范,加强政策创新,努力打造具有吉林交通特色的制度体系。

  2.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完成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健全完善市场治理规则,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实施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模式,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活力迸发的现代交通市场体系。健全公共决策机制,强化社会参与和监督。

  (十)打造专业精良、担当奉献的交通人才队伍

  1.培养高精尖专业人才队伍。发挥科教优势、院所优势,加强培养适应新时代交通发展各层次人才,注重提升实际工作能力,滚动实施交通人才发展规划,推动人才交流,引进交通运输行业领军型人物和创新型团队,为建设现代化综合运输提供智力保障。

  2.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实施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加强交通职业化教育,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及评选表彰制度,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培养一支数量充足、技术精湛、敬业奉献的交通技能人才队伍,助力交通品质工程建设、打造吉林交通品牌。

  3.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注重干部培养、选拔和使用,通过交流、上派和挂职等途径,建设储备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秀的中青年干部队伍。完善正向激励机制,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提高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交通干部队伍。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政治保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东北振兴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扎实地把中央《交通强国建设纲要》落到实处。

  (二)强化组织保障。调整省交通强国建设领导小组为建设高质量交通强省领导小组,由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强化部门协调、上下联动、军地互动、政企互动,指导、推动解决交通强省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全力推进交通强省建设。各市(州)、县(市、区)党委和政府要把交通强省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贯彻落实措施,脚踏实地抓好推进落实。

  (三)强化要素保障。省交通运输厅要牵头做好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1-2050年),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做好配合工作,并加强与国家对口部门(单位)沟通协调,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2021-2050年)和“十四五”国家建设规划,争取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省交通运输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要研究建立健全交通强省建设筹融资机制,通过积极引入社会资本、资源综合开发、建设运营一体化、盘活存量资产等方式,破解资金难题;结合全省交通运输领域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健全完善各级财政投入保障制度,本着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结合自身财力,在债务风险可控、项目符合债券发行使用条件前提下,统筹使用财政预算资金、债券资金等支持交通项目建设;积极推进省属国有企业平台充分发挥市场化筹融资作用。省自然资源厅、省林草局要进一步完善用地预审、建设用地审批政策,保障合理用地需求。

  (四)强化实施保障。在建设高质量交通强省领导小组领导下,省直各相关部门和各地方政府按照职能分工,加强部门间联动,各司其职,扎实推进。省发改委负责建立交通强省项目库,实行清单管理、动态调整、滚动实施。省交通运输厅牵头制定行动方案,建立量化指标体系,加强跟踪调度和执行情况分析,定期评估本实施意见效果,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报告重大事项和执行情况。

关键字:物流;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建设;发展;保障;航空编辑:梁欢欢

看吉林新闻,尽在吉网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