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在河南省郑州市组织开展了2023年信用建设成果现场观摩活动。吉林省就信用助力乡村振兴、信用服务实体经济、优化营商环境和政务诚信建设进行了汇报演示,在参与省级观摩评比的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社会信用体系管理单位中,上海、安徽、吉林、河北、北京5个地区获评先进单位,吉林省信用应用工作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近年来,吉林省持续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夯实信用基础建设,创建具有吉林特色的“省级统建、市县应用”平台建设模式,省信用综合服务平台纵向连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省内各市(州)、县(市、区)2500余个业务部门,横向联通全省60余个中省直单位,归集信用数据82亿余条。统建全省信用网站39个,总访问次数达6330万次。
运用信用手段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结合各地特色产业,在信用融资综合服务平台开辟特色服务专区,汪清县结合当地实际,量身打造了“肉牛活体贷”“吉农担—优质贷”等金融产品,平台已为1223户农业经营主体融资6.5亿元,解决农民融资难的问题,推动新型农业特色产业化,黄牛产业迅速发展,全县肉牛饲养量已超11万头,成为我省“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的重要基地。
运用信用手段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吉林省中小微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日益完善,为全省中小微企业融资提供服务,归集水、电、气等特定信用信息1442万余条,与各类商业银行等473家金融机构开展深度合作,累计发布金融产品1214个,平台注册用户占全省经营主体超40%,成为全省经营主体融资的重要枢纽。截至目前,已累计授信2.4万余笔,授信金额达1321亿元。
积极探索政府诚信建设。为全省7000余个政府机构、2.6万余个事业单位建立信用档案,形成完整的信用记录,实现政府机构、企业、个人、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等五类主体信用档案全覆盖。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整合各类投诉平台,归集涉及政府部门的违约失信信息,推动了积案的有效化解。
推行经营主体以专用信用报告替代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用1份专用信用报告,替代经营主体41个领域无违法违规记录证明。自11月1日实施以来,仅10天时间就出具电子报告7165份,大大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审批部门的工作效率,实现了“数据多跑路,企业不跑腿”。
创新合同履约监管手段。搭建了合同履约监管系统,从采集到精细化管理再到风险预警管控全生命周期的流程,对合同档案进行“可留痕、可溯源、可追踪”的全程大数据监管。系统自2023年上线以来,共归集政府采购、煤炭、电力等领域合同数量78万余条,主体数量22万余个。通过大数据分析,发布风险预警469个。
下一步,吉林省将继续推进政务、商务、社会和司法领域诚信建设,全面提高政务服务能力,充分释放信用数据要素价值,以数字化手段助力营商环境改善,为吉林省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王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