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川村位于珲春市东南部图们江下游,被称为“东方第一村”,素有“雁鸣闻三国,虎啸惊三疆,花开香三邻,笑语传三邦”的美誉。
多年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防川村党支部带领全村各族群众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深化“党政军警民”合力治边机制和“边境+旅游+文化+民族团结”品牌建设,努力打造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2020年,该村荣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称号;2022年,荣获“吉林省文明村镇”称号。
合力稳边固边,凝聚民族团结“向心力”
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近年来,防川村党支部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用党的创新理论立根铸魂,凝聚起民族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书写了红太阳照边疆、延边人民心向党的崭新篇章。
该村党支部通过举办民族政策理论学习班、召开民族团结座谈会、邀请专家作专题讲座、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等形式,引导干部群众牢固树立“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不断增进“五个认同”,进一步巩固了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先后实施军(警)地“同心筑堡垒工程”“局企连村”四位一体、“局企军(警)林村”五位一体强基富民筑堡垒工程等,并融入延边州“千里边关党旗红”党建特色品牌,促进了边境地区的边防巩固、民族团结、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军警地共建工作经验做法在全州、全省推广。
携手强边兴边,画好共同富裕“同心圆”
近年来,防川村党支部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领村民共同致富。2017年,争取资金2.61亿元启动防川“东方第一村”古村落项目,建设了传统民居、民俗文化馆、民族风情商业街、花海、金沙滩欢乐谷以及民俗酒店等项目,并成立旅游公司,以“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实现村民、村集体和企业互利共赢。
防川村的发展离不开怀揣梦想、奋力耕耘的“先行者”。通过实施“归雁工程”,吸引本村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防川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金雄便是众多返乡创业者中的“领头雁”和致富带头人。他是一名90后退役军人,在家乡的召唤下,毅然放弃外面优越的生活工作条件回到防川村,带领各族村民发展旅游业与养殖业,在致富的道路上闯出一片新天地。如今,许多村民们陆续回乡创办民宿和家庭旅馆,还吸引了外来常住人口200余人,从事养牛养蜂等种养殖和劳务等。2023年,防川村共接待游客154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0余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达7万元。今年“五一”假期,防川村接待游客13.7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
推进文旅融合,奏响团结进步“三交曲”
防川村党支部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主线贯穿于乡村旅游经济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围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任务,以旅游节、民族传统节庆日等活动为载体,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该村党支部凭借防川村“一眼望三国”的独特地理位置和淳朴民俗风情,打造了融合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产业发展、文化旅游、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兴边富民实践样板在内的多功能民族村寨。通过举办民俗文化旅游节,开展文体活动、民俗表演等,向各族游客展示斗牛、秋千、摔跤、跳板等民俗活动项目,使游客与村民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共同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元交融的魅力。今年5月10日,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团走进防川村,以“东方唱响”为主题的精彩演出,并通过网络直播让全国观众尽享一场文化盛宴,谱写了防川村旅游促“三交”的新乐章。
近年来,防川村被命名为延边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延边州首批旅游促“三交”基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中心,入选吉林省省级乡村旅游十大精品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如今,防川村党支部正带领全村各族群众在新征程上团结奋进、永毅前行,谱写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篇章。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马春雪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