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春南三环到临河街路段,有一条奇妙的街道。其名字似乎就在传递着绚烂的生活:彩织街。据这条街的“老人儿”说,彩织街之所以成为德式啤酒一条街,是由一间普通的面包店起源。
大概在2000年初期,彩织街上的一间面包店要出兑,一位在汽车厂工作的德国人将其兑下,给自己的中国妻子经营。开店之前,有人建议,只经营面包太单调,不如加上正宗的德国啤酒和餐食。德国人和妻子采纳了建议,取名迪巴斯克。
起初这间店不温不火地经营着,几年后,伴随着中海等高端楼盘的不断进驻,高端消费人群逐步多了起来,小店的生意也随之越来越好,并且带动了周边兰巴赫、66等几家老店的火热。
到2010年,彩织街已如其名字一样,在这里编织出了一幅多彩的异域图画,很多高端人群开始在这里极具异国色彩的餐厅出入。
装修有感觉 餐食很地道 食客纷至沓来
“当年,净月区政府还在南三环口挂起了德国啤酒街的牌匾。”见证了彩织街辉煌与衰落的刘西说。
2013年5月,看到了彩织街的日益红火,刘西开始和哥们几个人研究着也开一家店。从选址到装修再到营业,不过几个月的时间,投资了110万的刘西内心还未来得及忐忑就被开业后门庭若市的喜悦所冲淡。
“一切都很顺,刚开业生意更是顺。”王西感叹道。
据王西回忆,刚开业的时候,几乎每晚爆满,前厅8桌,后院1桌,楼上还有几个包房,400多平方米的餐厅常常被坐满。
“餐厅档次高,装修有感觉,餐食也地道,迅速吸引了大量的食客,那时候一晚上的流水大概在2.5万左右,一个月流水七八十万没什么问题。”
“因为相对而言费用也高,抛出各项费用还能赚个40%,整体下来生意很好。”
而不仅是王西的店里生意好,那时候,整条彩织街都呈现着热闹的态势,几乎所有店都好像搭上了顺风车,纷纷赚了个盆满钵满。
曾经高端餐饮 后进驻店面拉低档次和消费
都知道彩织街消费高,高到什么程度呢?我们从刘西和他的朋友们口中找找答案。
“那时候在彩织街出现了第一家小龙虾店,一下子就在满满的德餐、意餐、法餐中脱颖而出,迅速火爆。一盘小龙虾四五百,是长春市最贵的小龙虾,尽管如此,还每天供不应求。”
“这么说吧,当时连冷饮店的冰激凌都比其他地方贵上数倍,但是销量就是高,大家都在这条街上赚了钱。”同在彩织街经营餐厅的孙其这样总结。
再说风格各异的异国餐厅,由于租金高、装修贵、食材好,餐食费用更是高。
“一桌客人,五六个吧,叫上几道菜,再来点儿啤酒,几乎一桌的餐酒消费要在2000元以上。啤酒比较贵,以我主营的比利时啤酒为例,最小一瓶最低价格也在28元,贵的要在千元以上。加上进口食材,菜也贵。”
尽管消费如此之高,人们仍然纷至沓来。
然而,后续进驻的几家店面开始有意拉低了档次和消费,对一些老店的经营也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2015年开始进了一些新店,就把档次拉下来了,原来一桌2000多的餐后来也就1000了,也影响了我们的生意。部分店餐食做得不到位,也对口碑形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刘其说。
经济萧条 政策影响 生意急转直下
然而,好景不算长,一年多以后,大概在2015年,彩织街的商人们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失去了大批的消费食客。
毕竟,人均200-300元的消费体验并非是普通人可以承受的。而这个城市中的高端人群又受到经济形势及政策层面的影响也不再轻易支出。
然而,高额的店面费用及人工成本却让商人们感觉难以周转。
“我的店面已经临近南三环了,一年的租金相对便宜一些,大概在12万,中间不少的店铺一年租金都高达40万,生意一旦不好,多数人都难以承受。”刘西说。
“一年房子的租金就30万。因为常服务外籍人士,我们招的服务员都不是普通的,都要求会一定的外语,服务员的工资都达到了4000了,店里一共7个服务员,加上厨师的工资更在万元以上,一个月光用工和租金成本就要七八万,挺着实在难受。”孙其回忆。
据刘西透露,当时的净月区管委会将彩织街的商户叫集在一起开了一次会,希望大家可以坚持下去,并且会在宣传上帮助彩织街回暖。
“大家都抱着回暖的心态在挺一挺,但是毕竟经营需要成本,我算是最早挺不住的,就撤出来了。”王西的店在2016年初出兑。两个月后,孙其的500平店面也顺利出兑。
风格保留 很多异国餐厅坚持依旧
6月的一天,阳光明媚,中国吉林网记者来到彩织街实地踏查。
尽管受到了各种政策和环境的影响,在这里,你还是可以看到彩织街两侧的绿植高大且葱郁,各式各样的店面依旧保持着光鲜的外立面,只是其门前的各式牌匾已不如几年前耀眼。
记者随机走入早年的一间老店,老板老张向记者坦言,“生意不如前几年是必然,好在我们还有一些老顾客,维持着生意,总不至于到兑店的地步。”老张说。
“为什么不选择离开,去其他的街路找点儿新的商机?”
“近几年,看到彩织街上的商家来来走走,对这条街总是有着很深的感情,我们总希望可以坚持下去吧。”老张望着这条街感慨道。
两公里50多家餐厅 政府欲打造特色风情街
记者在这里看到,在这条两公里的街路上,并不是均匀分布在路两侧,而是分为了三部分,南三环与彩织街交会处一部分,世光路段一部分,世荣路段一部分,共50多家特色餐厅,主要以经营德式、意氏、法氏为主,后期还进驻了部分巴蜀餐饮。
据记者了解,从2012年起,长春净月管委会净月街道开始介入了对彩织街的规划和引导。
“经过几年的规划和发展,彩织街的店面经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特色已经出来。未来政府对这条街的规划是要沿着这条风情街路线,引入更多的特色商业和商家,例如夜色表演、特色酒吧等大力发展异域风情街。”净月管委会净月街道的工作人员说。
彩织街由兴转衰正常吗?
“很正常。”吉林大学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丁志国面对着彩织街的兴衰这样说。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像彩织街这样的集中式商业街其兴起、辉煌和衰落都是件极其正常的事情。”
“在近两年之所以会下滑,主要原因有二:其一,人们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驱使人们花费比较高额的费用去就餐。然而在几次就餐之后,人们对异国美食的新鲜感不断减弱,以及发现性价比不如预期,边际效应不断减少,生意自然就不会如刚开始时火爆。其二,高端消费品是非常敏感的,受经济环境和形势影响极大。随着实体经济困难加剧,整体经济环境不那么好,加之各项政策的出台,这些高端餐饮最先受到影响也是最为正常的。”
彩织街能否再现昔日的辉煌?
“是否可以再推出让人心动的美食,成就新的新鲜感很重要。另外,经济形势此消彼长,风水轮流,如果经济大势再度上扬,又有更能满足人们需求的美食推出都是有可能的。”丁志国表示,用新奇换高价,总归不是长久之计,踏踏实实做诚心生意才是王道。
彩织街的早期起源于这家店
部分商家已经停止经营
风格各式的餐厅列于一侧
中国吉林网记者 初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