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德苑正门
中国吉林网讯 记者 李志明 文/摄 “长春德苑”,对于长春市民来说,这个名字目前还有些陌生,但是一提到历史悠久的“朝阳公园”,相信每个人都会知道。没错,现在的长春德苑正是朝阳公园升级改造后的名字,是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公园,总占地面积20.62公顷。
9月9日,长春德苑正式对外开放,经过改造,现在的这里,都有哪些不同?
园内景观
改变:在游玩的同时感受传统文化
“绿树阴浓秋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9月9日,长春德苑以朝阳公园的基础进行改造后,正式对市民开放。11日,中国吉林网记者来到这里,一起来看一下这里发生的变化。
位于万宝街上的南门,有一个小广场,此时天空刚刚放晴,来这里观赏和拍照的市民也渐渐增多。进入公园后,你能很快感受到这里的传统文化氛围。
向里走,两旁出现了几个新建起来的小亭子,此时,一名老人正带着孩子专心念着亭子石板上的文字。据工作人员介绍,公园整体采用新中式建筑风格,整体空间结构简约静雅,景观布局明朗大气,而这些亭子一共有8个,分别体现“忠、孝、仁、义、礼、智、信、廉”八种传统道德精华,让游客在观赏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据工作人员介绍,园内广泛采用地雕、塑像、屏风、浮雕、题刻等多种表现形式,灵活生动地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内涵,传承经典历史故事,弘扬传统文化精髓,强化道德建设的主题。
正门里广场
园内景观
多了现代元素
在园内,除了集中体现传统文化的景观,还多了很多现代元素。
在一些新建起来的景观旁,都立着一个小柱子,柱子上打印着的是一幅二维码,通过扫描,就能进入长春德苑的公众账号,值得一提的是,系统会根据你当时所在的位置,自动弹出你所在位置景观的含义和基本情况。
此外,现在的长春德苑相比于以前的公园,还在很多景点和设施处都为游客留有拍照留念的空地。在园区西侧,还有以主题展板、多媒体视听等方式集中展示道德建设工作经验成果的明德堂。
据介绍,园内现有“一堂、一苑、一轩、一廊、一阁、八亭、十二柱”等主要景观。室内建筑包括明德轩、明德堂和艺馨苑,是园区内举办主题讲座、文化雅集、新闻发布等展现“长春好人”建设工作,传承“诗书礼乐”等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场所。
西门暂未开放
公园西门暂未开放
明年将建“好人广场”
中国吉林网记者在现场注意到,从吉大一院进入公园的门现在还拉着几百米的围挡,目前,公园的正门、东门都已开放。
据朝阳区政府工作人员介绍,长春德苑是长春首个集价值传承、道德教育、文化体验、主题活动、休闲游览于一体的主题文化公园,整个工程建设由朝阳区政府负责。要分两期完成,总投资8500万元,目前,一期主体工程已经完成。2017年,将利用临近吉大一院的区域建造“好人广场”,主要用来展示历届“长春好人”的风采和事迹。
延伸阅读:
“朝阳公园”的历史
朝阳公园始建于1934年,它是满洲国时期规划建立的公园,因毗邻顺天大街(今新民大街),故时称"顺天公园",并立有石碑标记,当时修建的混凝土桥和混凝土溢洪道至今仍在使用。国民政府统治时期随街路改名为"民权公园",1949年后更名为"新民公园",后改称"朝阳公园",于1980年重新整修开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