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23时34分,将迎来农历鸡年第一个节气——立春。立春俗称“打春”,是冬至数九后的第六个“九”开始,所以有“春打六九头”之说。立春是一个略带转折色彩的节气,虽然还没出年,这一天对东北大多数地方来说也仅仅是春天的前奏,但是从这一天起,“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陟负冰,立春标志着冬季的结束与春季的初始。而2017年的立春与往年略有不同,既百年罕见又是人们俗称的“两头春”。正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今年的立春将要陪各位度过春节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
立春的由来
立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而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个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时就迎来了首个节气-立春。
立春不仅是天文的事儿,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暖,鸟语花香;春也意味着万物生长,农家播种。古籍《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
立春的习俗
立春也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古代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为了庆祝立春的到来,自古以来,全国各地除了要举行一些“迎春”祭典外,在立春日这天,我国民间还要在立春前迎春、祭祖、拜太岁、吃春卷、喝春酒、吃春茶、祭春神、鞭春牛、跨火燂春、贴宜春字画等习俗,而各地依民俗地理环境等因素的不同也让立春的习俗异彩纷呈,比如陕西铜川一带人民在这一天会戴春鸡,而长安、关中一带人民则佩燕子,陕西澄城一带人们会吊春穗,这些方式无不体现了人们对五谷丰登的美好期盼和对新的一年美好生活的真挚向往。
2月3日立春罕见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通常2月4日是立春的正日子,但是今年的立春却是2月3日。有天文专家表示,在3日立春很罕见。
据了解,回归年的长度是365.2422天,所以各节气在公历年中的时间段平均约为15.25天,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并不均匀,而且历年的长度也不同,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因此节气的具体时间就会有微小的变化。对于同一个节气,每年都要比前一年滞后6小时或5小时,遇到闰年则要在此基础上提前24小时。这样一来,同一个节气的起始点就有3个不同的公历日期。以立春为例,就有2月3日、2月4日和2月5日这三种情况。
而据1900年-2000年这一百年统计显示,立春只有2月4日和2月5日这两天,没有2月3日,上一次在2月3日这一天立春发生在1897年,距今120年,而下一次则将发生在2021年。
2017年将现“一年两头春”
有细心的网友发现,2017鸡年含有两个立春日,将出现“一年两头春”历法现象。
据了解,所谓“一年两头春”也称“双春年”。2017年1月28日开始进入农历鸡年,而直到2018年的2月16日才会迎来下一个农历新年,所以农历丁酉鸡年就包含了两个立春日,即鸡年的正月初七立春(2017年2月3日)和同年腊月十九(2018年2月4日)再次立春。
其实,因为要协调农历年和阳历年之间的时间,每隔两三年就会在农历年中安排一个闰月。农历丁酉年(鸡年)中恰好被安排了一个闰六月,这使得这个农历年的时间比较长,“一年两头春”是正常历法现象,凡是闰年必定会出现这种现象。上一次“一年两头春”现象出现在2014农历甲午马年,而再下次则要等到2020年农历庚子鼠年。
而因为2017年1月28日是春节,2月3日立春,最近,“春节里出生的孩子是鸡宝宝吗?”成了网友热议的话题。春节是农历新年的开始,当然也是农历生肖年的开始,自然应从正月初一算起。具体到农历鸡年,在2017年1月28日至2018年2月15日之间出生的小孩都属鸡。网友们千万不要被误导,将立春作为农历生肖年的开始。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贾子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