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中学浙江开分校引争议 模式是否值得吉林复制?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周思含 2378857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衡水中学浙江开分校引争议 模式是否值得吉林复制?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周思含 2378857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网原创

衡水中学浙江开分校引争议 模式是否值得吉林复制?

2017-04-11 17:56 | 来源: 吉网

  近日,被誉为“全国十大知名高中之首”的河北衡水中学分校在浙江平湖揭牌,这标志着以高考重点录取率高、军事化管理等为标签的河北名校衡水中学正式进驻浙江。该消息发布后立刻在当地和网络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和争议。吉网、吉刻APP记者多方采访了吉林省多名高中老师及学生家长,对于全国各大高中是否应该复制这种教育模式展开了讨论和热议。

衡水中学浙江开分校引争议 模式是否值得吉林复制?

  采访中,不少家长都认为只要能考上好大学,孩子们苦点累点都没问题;而孩子们则对过于严苛的管理教学模式有些“打怵”,怀着抵触情绪;老师们则认为应试教育固然是要拿分数说话,但衡水中学的教育模式未必适用于全国各地,面对未来的高考改革,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更为重要。

  衡水中学=“魔鬼训练营”?

  面对这个10多年蝉联河北省高考冠军,每年输送百余名北大、清华高材生的衡水中学,他们有着“魔鬼训练营”一样严苛的教育管理模式。很多网友认为,打着应试教育深深烙印的“衡水模式”本应让位于素质教育,更不该大加推广。因为在大多数人看来,衡水中学的教育方式“泯灭了学生的天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更可怕的是,复制“名校加工厂”,强化了应试教育理念,与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理念背道而驰。

  而衡水中学平湖学校的相关负责人认为,所谓的‘魔鬼式’训练在他们看来,是一套科学、严谨并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管理方式。衡水中学施行的是一种特别清晰化的管理模式,确实量化到分钟,这样的管理模式没有其他学校能做到,所以才开启了开分校进行复制教育的模式。

  衡水中学都引起了哪些争议?

  4月11日,吉网、吉刻APP记者登录了衡水中学的官方网站,网站首页一片“大红”,中间记录了2016年高考的分数情况,其中河北省文科、理科前四名均被该校包揽。同时,网络上关于衡水中学的说法也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争议1:严格军事化的封闭式管理让学生吃不消

  吉网、吉刻APP记者通过《郑州晚报》在2012年刊发衡水中学的专题报道中了解到,衡水中学实行严格的封闭式管理,除了学校特批的几位身体有特殊状况的走读生,无论本地或外地的学生平时都严格禁止出校门。学校3周放假一天,学生若想在非假日出校门,需要班主任开条子,而且“除因公或违纪回家反思出校门外,每班每学期不超过2张”。在衡水中学上学,即便是晨跑,学生们也是人手一本书或一张卷子,只为在间隙看课文背单词,还有学生为了上课不迟到和衣睡三年,楼梯台阶上都写满了动能公式。

衡水中学浙江开分校引争议 模式是否值得吉林复制?

  面对衡水中学的教学管理模式,很多网友认为过于严苛。“衡水中学那根本不是正常人上学的地方,比特种兵训练都恐怖,要有孩子肯定不往那送,上学开心快乐最重要,要是天天在这样的地方学习生活,三年还没结束就累趴下了。”网友“计算器”说。

  争议2:举行各类“誓师大会”或“冲刺大会”让学生压力过大

  除了严苛的教学纪律,衡水中学提倡“激情教育”,时常举行各类“誓师大会”或“冲刺大会”,学生代表与班级集体均发言表态、并相互比拼激励,场面十分壮观。然而网友“茉莉号”认为,虽然现在很多学校都会搞一些“高考百日誓师大会”,不过谁都没有衡水中学的场面大,频率高。

  “我听说衡水学生的学号都是根据每次考试成绩定的,而且每次冲刺大会要每个学生都发言,要是下次考试时达不到自己定的目标,那就要在全体同学面前丢人。他们毕竟还是未成年的孩子,学习是按自己的兴趣吸收知识经验,增长技能,这誓师大会还搞得像打仗似的,我总觉得会给孩子们心理带来负面影响。”“茉莉号”说。

衡水中学浙江开分校引争议 模式是否值得吉林复制?

  争议3:为了升学率挤压了学生所有时间

  吉网、吉刻APP记者了解到,衡水一中这些年创造的所有“奇迹”,一定程度上是通过把优质生源挖干、把休息时间挤干来实现的。衡水中学的作息时间表也十分严格,几乎占用了学生们的所有时间。每天10节正课,加上一节早读和3节晚自习,一天要上14节课,每天学习时间近10个小时。晚上10点,教室熄灯。10分钟后,学生必须躺到床上休息。

  网友“风一样的男子”表示很心疼这所学校的学生,三年的时光真是太难熬了。“我认识的人里还真有从这所学校毕业的,性格很内向,都成‘学痴’了。就算高考真得考上了北大清华,可上了大学以后呢,还这么学习吗?连最基本的自由都没有了。” 网友“风一样的男子”说。

  网友“小寂静”表示,高考固然重要,可这并不是通往成功的唯一道路。“我觉得像衡水中学这么教育下去,培养出来的都是学习机器,未来可能只会考试,别的方面未必会强。” 网友“小寂静”说。

  争议4:衡水中学想在全国各地复制教育模式遭到抵触

  吉网、吉刻APP记者了解到,其实衡水中学在进驻浙江之前,已经在2015年在云南昆明成立了分校区,2016年又在合肥落户。这些迹象都表明衡水中学想在全国各地复制自己蝉联河北省高考状元10多年的“神话”,同时推广自己的教育管理模式。

  对此,很多网友认为并不可取。“我不认为全国各地的高考状元都适用于衡水中学的教育方法。每个状元不仅要受家庭环境等成长要素的影响,更多是靠自身的成长阅历与体会,同时还有他们在学习期间采取的有效办法。如果单纯的就靠三年的玩命学习和军事化管理,那培养出来的只能是学习机器。”网友“流浪的猫”说。

  吉林的老师、家长和学生能接受“衡水模式”吗?

  4月10日、11日两天,吉网、吉刻APP记者采访了吉林省多所高中的老师,其中还有高三年级的班主任,同时也根据衡水中学的教育模式咨询了很多高三考生和家长。大家对衡水中学想在全国复制推广自己的教育模式褒贬不一,大多数考生都对这种模式心怀抵触。

  长春市某高中李老师:很容易出现“高考恐惧症”

  李先生是长春市一家高中的物理老师,谈到衡水中学,他表示这所学校不仅对学生要求严格,对老师的要求更高。“学校对教师实行封闭式的管理,所有教师都必须在规定时间住在学校里,上班时间不能外出。青年教师进衡水中学,第一步目标就是要拿到‘教师合格证’,成为一名正式的‘衡中教师’;随后还要像“过五关斩六将”一样参加各种考试,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合格教师’上岗,同时还要进行各种考试,老师间也是经常比拼。”李先生说。

  “在这样的环境中,老师和学生一样都是‘压力山大’,不管别人啥样,我是肯定受不了这样的学校,在这里根本没有当老师的乐趣。”李先生说。

  目前正在教高三的赵老师也认为衡水中学的教学方式过于严苛,吉林省各大高中的孩子未必能适应。她担心这样教孩子会适得其反,让孩子们产生逆反心理,伤害孩子,同时还很容易出现高考恐惧症等情况。

  家长分两派:考好大学咋都行VS让孩子自己选择

  吉网、吉刻APP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对于衡水中学的教育方法,家长分成了两派。有的家长觉得为了考上好大学,辛苦这三年是值得的,期待可以在吉林省推广这种教育模式。有的家长则认为这样学习不妥,应该让孩子们自己选择。

  “既然国家设定了高考,那么就必然有他的道理。考上好大学未来的出路就会更广,起点就会更高,辛苦这三年能换来一辈子的荣耀我觉得是值得的,能到这样的学校上学也是不容易的,咱们的高中可以尝试学习一下这种模式。”长春市民张女士说。

  “我儿子今年高一,虽然他学习成绩只能算是中上游,可他已经很努力了,而且每天学习得很快乐,我觉得这样就很好。现在多少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一样找不到工作,未来需要的是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不是只会学习的机器,让孩子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其实更好。”长春市民赵先生说。

  学生心声:实在太恐怖了

衡水中学浙江开分校引争议 模式是否值得吉林复制?

  吉网、吉刻APP记者了解到,曾有不少媒体对衡水中学考上北大清华等名校的毕业生做了回访,但令人意外的是,几乎99%的孩子都表示,如果让他们再做选择,还会去这所学校,他们对学校根本没有“怨恨”,也都不后悔。

  然而记者对吉林省多名高三考生采访时发现,孩子们听说了衡水中学的教学模式后,大家都觉得实在太恐怖了,内心多少有些抵触。“封闭式的管理其实不可怕,但是一点自由时间都没有,三年天天都在学习,这我就受不了了。”一名高三考生说。还有考生觉得,他们肯定会努力复习,因为高考毕竟是对自己负责。但是如果压力过大的话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不建议复制这种教育模式。

  学校应注重创新人才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距离2017年高考越来越近了,很多人对于衡水中学的教育模式依然争论不休。吉网、吉刻APP记者在采访时发现,很多教育专家、老师承认,衡水中学多年来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同时教育的起点确实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是绝对的,清华北大的高材生也没有全部走向人生巅峰,职业技术学校也一样培养出了国家栋梁。不能以一个学校就要评判学生的未来,其实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学校只是为其提供了一个发展自我的平台,所以到处复制自己认为成功的教育模式也未必是完全正确的。

  近日,吉网、吉刻APP记者了解到,目前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很多高校都提前调整适应高考改革。从2017年开始,浙江、上海将是高考改革之后,第一次按照新的模式实施高招录取。2022年,全国高招录取都将采取新的录取模式。

  随着高考的改革,国家也会继续推进素质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然后才是传授知识,解答疑惑。将学生的考试水平和综合素质评价结合起来,改变“唯分数论”的传统模式。

  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为社会和国家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而不是只会“死读书”的乖学生。学校应该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上,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更要懂得实践,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对社会有用的人。

  吉网 吉刻APP记者 李秋实

责任编辑: 周思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