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关注媒体的众多吉林网友定会格外兴奋!
为啥?
最近,吉林省大事连连,备受瞩目,完美抢占央媒及各大门户网站报道C位!
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光明日报头版、经济日报头版;今日头条、新浪、搜狐、腾讯、凤凰……各大网站和客户端更是连续推出有关吉林的重头报道!
吉林到底做了啥?能让众多央媒扎堆围观?
请跟随中国吉林网的脚步,一同去看一看!
央视《新闻联播》(2月12日):
吉林项目建设年活动全面启动
摘要: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吉林省项目建设年活动全面启动,今年吉林省谋划推进2000个亿元以上项目。将以项目建设为着力点,抓环境、抓项目、抓落实,激发经济活力,加快转型升级。一上班,位于长春的长光卫星技术公司的科研人员,就投入了新卫星的设计与测试。上个月,这家公司研发的“吉林一号”卫星组网就增加了2名新成员,目前已经有12颗卫星在轨运行。
而去年10月投产的航天信息产业园马上也要进行二期建设,这也是吉林省启动实施“项目建设年”的一个重要项目,一批科技含量高、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正加紧培育。为了让项目早开工、早落地、早见效,吉林不断完善软环境建设,落实“只跑一次”改革,推动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再造,今年计划为企业降本减负900亿元,力争三年内全省民营企业贷款新增1000亿元。
人民日报要闻版(2月21日2版):
创新驱动谋发展 真抓实干促振兴——吉林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重要讲话精神纪实
摘要:1月21日13时42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吉林一号”光谱01/02星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与此前发射的10颗“吉林一号”卫星组网,为林业、航运等行业用户提供遥感数据和产品服务。
长光卫星技术公司近年来整合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等多方力量攻关,在卫星“星载一体化”、轻量化、高分辨率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生产并成功发射12颗以“吉林一号”命名的商用遥感卫星。
去年11月,中国中车长春轨道客车公司国家轨道客车系统集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大楼启用。长客公司攻克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生产“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等多种性能、多种型号的动车组、城市轨道车辆、普通铁路客车,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一张亮丽名片。
如今的吉林,天上有卫星,地上有高铁,蝶变正在发生。2018年,吉林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41.9亿元,同比增长55.6%;中科院长春光机所“高性能航空光电成像与制造技术”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红旗品牌汽车销量突破3.3万辆,增长602%。
人民日报头版头条(1月14日1版):
吉林西部不缺水,尴尬的是曾十年九旱。一项工程,让2400平方公里土地变成了湿地——河湖连通,这里四季能赏景
摘要:吉林西部不缺水,只是有些难以驯服:松花江、嫩江、洮儿河、霍林河从这里穿过,每年主汛期过境水量达300多亿立方米。然而,雨季抗洪好理解,可年年上演“四季抗旱”着实让人尴尬。
洪水不也是水么?能不能利用洪水抗旱?吉林转变生态理念,自2013年起,启动“河湖连通”工程,以西部现有大型水利工程为“主动脉”,疏通湖泡间的“毛细血管”,把洪水引入4.46万平方公里区域内的203个湖泡、湿地,形成河湖互济的大水网。目前,河湖连通工程量已完成80%以上,连通湖泡124个,引蓄洪水21亿立方米,恢复和改善湿地2400平方公里,恢复草地360平方公里。
河湖连通,还让吉林西部区域内地下水抬高1米左右,1.1万多眼农田井恢复原有灌溉能力,扩大农田灌溉面积55万亩,累计增产粮食5.6亿斤。镇赉县架其村农民张树权的21亩旱地,这几年连年增产,“雨水多了,地下水上来了,就连旱田也借力了”。
水一来,鸟儿们也来了。吉林西部小气候发生改变,年降雨量增加40至80毫米。2018年10月下旬,镇赉县内的莫莫格湿地迎来各类候鸟数十万只。河湖连通恢复和改善莫莫格湿地1090平方公里,栖息的白鹤由原来的500多只增加到3800多只,据有关方面介绍,这占到全球白鹤数量的95%。
新华网(2月20日):
爬坡过坎促振兴——吉林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重要讲话精神纪实
摘要:小卫星组网太空,吉林大米热销全国,野生东北虎出没山林……近年来,白山松水间传来一个个好消息。
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吉林代表团参加审议,与代表们共商东北振兴大计。“深入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殷殷嘱托,切切叮咛,习近平总书记为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吉林指明方向。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代表团的重要讲话精神,吉林抓好创新先手棋,驱动新引擎,奋力克难关,加快推动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
新华网(2月20日):
吉林省规划“长春经济圈”连接东北辐射东北亚
摘要:吉林省日前公布《长春经济圈规划》,覆盖省内35个县市区,整体规划产业布局,通过交通网络连接哈尔滨都市圈、沈阳经济区、内蒙古东部地区,辐射俄罗斯、日本、韩国等东北亚国家。
“长春经济圈”规划区域主要包括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辽源市、松原市、公主岭市、梅河口市。这一区域GDP总量占全省的84%,是吉林省城镇最密集、高教资源最丰富、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按照规划将率先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创新转型,带动吉林振兴。
吉林省计划对“长春经济圈”区域进行整体产业布局,其中长春作为创新发展核心区,将重点培育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等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及生物医药、高性能医疗器械、精密仪器等。吉林、松原、四平、辽源、梅河口等节点城市则将加快建设汽车、石化、医药健康、新材料等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
光明日报头版(2月21日):
吉林:振兴答卷亮点多
摘要:2015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吉林代表团审议时,对吉林振兴发展给予了殷切希望,他指出,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抓住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努力形成特色新兴产业集群,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产业体系,加强同周边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通过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体制性障碍,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把老工业基地蕴藏的巨大活力激发出来、释放出来。
4年来,吉林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始终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把振兴作为圆梦路上的目标,化作干部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斗志,不断书写成吉林答卷上的亮点。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说,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为吉林振兴注入了强大政治动力、实践动力和精神动力。4年来,吉林抢抓机遇、迎难而上、砥砺前行,走出了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
经济日报头版(2月21日):
动能转换走上可持续振兴之路——吉林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重要讲话精神纪实
摘要:2015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吉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抓住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努力形成特色新兴产业集群,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产业体系,加强同周边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通过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体制性障碍,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把老工业基地蕴藏的巨大活力激发出来、释放出来。
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表示:“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吉林振兴注入了强大的政治动力、实践动力和精神动力。吉林振兴由此走上了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
除央媒外,新浪、搜狐、腾讯、网易、凤凰、今日头条等商业网站,近日也是格外关注吉林。
此时,也许有人会问,“央媒聚焦,抢占C位,商业网站关注,这是偶然?”
不,这是必然!
如今,一幅秀美的吉林画卷正徐徐展开:头顶有蓝天白云,脚下是肥沃黑土,夏有一片清凉,冬有玉树琼枝,聚了人气、谋了发展……
2019年春节前夕,在吉林省两会上,吉林省委副书记、省长景俊海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再次发出号召:“争做新时代的践行者、奋斗者和追梦人,为实现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而努力奋斗!”
我们有理由相信,
在未来,吉林省将会持续占据C位,带来一个又一个惊喜!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丁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