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生产啥特点?
城乡居民收入怎么样?
物价水平高不高?
……
3月31日,国家统计局吉林调查总队举行“十三五”时期吉林省重点领域经济民生发展情况发布会。会上,一组大数据传递出这些细节。
接下来,咱们用关键词为主线,将发布会内容划个重点。
关键词:粮食生产
全省粮食总产量年均为784.7亿斤
粮食播种面积稳步增加,总产量进一步提升。2020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8522.7万亩,与“十二五”末期(2015年)相比,增加221.5万亩。其中,水稻播种面积1255.7万亩,增加87.5万亩;玉米播种面积6430.9万亩,增加54.3万亩;大豆播种面积481.7万亩,增加208.8万亩。粮食总产量连续保持在700亿斤以上水平。2016—2020年,全省粮食总产量年均为784.7亿斤,比“十二五”时期增加7.7%,粮食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
关键词:养殖结构
畜牧业抵御风险能力提升
“十三五”期间,面对非洲猪瘟、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挑战,吉林省落实恢复生猪生产各项工作要求,强化扶持政策落地,确保生猪生产稳步恢复。2020年末,全省生猪存栏899.1万头,已恢复至2016年末的95%左右;生猪出栏1321.6万头,已恢复至2016年末的80%左右,2020年第三季度提前完成国家下达年度任务指标。
养殖结构优化调整,主要畜种协调发展。2020年猪肉产量在猪牛羊禽四种主要肉类产品中的占比为44.5%,比“十二五”末期降低8.7个百分点。畜牧业生产继续向以生猪为主,牛、羊、禽、蛋、奶协调发展的格局转变。
关键词:“两个”指数
CPI温和上涨 PPI价格微涨
2016-2020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分别为1.6%、1.6%、2.1%、3.0%和2.3%,处于温和上涨区间,年均上涨2.1%,低于“十二五”时期约0.8个百分点。
“十三五”时期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年均上涨0.3%。其中,2017年、2018年分别上涨3.1%和2.8%;2016年、2019年和2020年分别下降1.6%、1.1%和1.4%。
关键词:居民收入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跃升至3万台阶
城乡居民收入相继跨上新的台阶。“十三五”时期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跃升至3万元台阶,2020年为33396元,比“十二五”末期增加8495元,年均增长6.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5万元,2020年为16067元,增加4741元,年均增长7.2%。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由2015年2.20:1降低至2020年2.08:1(农村居民收入为1)。
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主导地位更加巩固。2020年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占比62.9%,比“十二五”末期提高3.5个百分点。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占比分别为8.9%、4.8%和23.4%,分别降低1.7个、0.7个和1.0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收入来源更加广泛。经营净收入继续占主体,2020年占比为56.9%。工资性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占比提高,2020年占比分别为25.0%、2.3%和15.8%,分别比“十二五”末期提高6.5个、0.6个和5.6个百分点。
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快速增长。2020年全省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90元,比“十二五”末期增加4445元,年均增长10.3%,增速快于全省农村居民平均水平。
关键词:生活水平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623元
居民消费支出稳步增加。2020年吉林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1623元,比“十二五”末期增加3650元,年均增长3.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1864元,增加3081元,年均增长6.2%。
居住条件不断改善,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稳步提升。2020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31.5平方米,比“十二五”末期增加2.9平方米;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现住房建筑面积30.3平方米,增加3.3平方米。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由2015年21辆提高至2020年36辆;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由17辆提高至27辆。
关键词:农民工收入
2020年全省农民工月收入为3750元
农民工数量整体稳定,收入水平不断提升。“十三五”时期吉林省农民工数量保持在200万人以上水平。2020年全省农民工数量为218万人,比“十二五”末期增加25.2万人。农民工收入水平不断提升。2020年全省农民工月收入为3750元,比“十二五”末期增加667元,年均增长4.0%。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栾喜良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