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献只是举手之劳,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未来,我还要继续做下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荣获“吉林好人标兵”的“90后”女孩赵明阳的话语恳切真诚。
阳光乐观的赵明阳生于1991年,是白山市公安局监所管理支队留置看护工作办公室辅警,还是一名党员。别看她是一名“90后”,可她却有一颗善良的公益心,临危救困扶危,希望通过捐献,愿他人的生命得延续,更多的家庭可以幸福的生活下去。
“小的时候,跟着我妈去看过她献血,后来上了大学我就去了,就想通过自己的微薄力量,帮助到别人。”简单的话语道出了赵明阳助人为乐的初衷。
赵明阳在常年献血的过程中,了解到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治疗白血病等近百种致死性疾病。于是在2014年,还在读大学的她毅然预留血样,做了入库登记和器官捐献的决定。当时中华骨髓库的库容量已达280万人份,而成功进行造血捐献的不足1万例。纵然希望渺茫,可赵明阳仍然怀揣期盼默默等待,期盼自己真的能救人。
而这一等,就是6年。直到2020年7月,红十字会通知赵明阳,她与一位白血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难得的缘分更坚定了赵明阳赴约捐献的决心。“我女儿就想活的有价值,对社会有用,她挽救的不仅是一个生命,更重要的是一个家庭。”赵明阳妈妈告诉记者。
对于赵明阳的决定,亲人们虽然理解,可也非常担心,怕她吃苦、受罪、伤害身体。当她得知自己救助的是一名20岁的年轻人时,她暗暗告诉自己:“只要能救人,自己吃苦遭罪又算得了什么呢?”她想让这个小伙子可以在最美好的年纪,感受到正常人所拥有的一切美好。
捐献过程绝不轻松。2020年12月份,赵明阳入住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进行捐献前的准备工作。她每天都要接受动员剂的注射,也就是用药物把骨髓里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里以便于采集。由于身体对动员剂的排斥反应,她的身体出现过各种不适,全身关节疼痛,无止无休,愈来愈严重。以往在捐献者住院期间,红十字会都会安排当地志愿者轮流陪护。由于当时疫情肆虐,出于对病人的保护,医院禁止外人进入病区,在许多个夜晚,赵明阳都是一个人,每天4个小时的静脉补液,看着因抽血而青肿的血管,她都咬牙强忍着各种排斥反应。为了缓解动员剂造成的疼痛感,主治医生特意开了止痛药,叮嘱她可以用药物缓解疼痛。可赵明阳担心用药会影响造血干细胞质量,始终不肯服药,一直坚持到最后。9针动员剂、14管化验用血、4000毫升静脉补液伴着孤独随赵明阳走到了正式采集的那一天。
2020年12月28日,从9时30分开始,赵明阳经历了长达4个小时的采集。当亲眼见到那一袋200ml的造血干细胞时,她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赵明阳也成了白山市第一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生命是光,需要爱和守护。赵明阳的捐献行为,带来的不仅仅是生命的“延续”,更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生命”和“温暖”的“永续”。她也用奉献与付出,不断诠释着人性的光芒。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刘金英/文
图片来源于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