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农业大学科技小院打造人才培养新模式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鞠华军 3722388
吉林农业大学科技小院打造人才培养新模式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鞠华军 3722388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网原创

紧扣区域资源禀赋,助力乡村振兴

吉林农业大学科技小院打造人才培养新模式

2023-05-12 17:24      来源: 中国吉林网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总书记寄语科技小院同学,要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梨树2.jpg

梨树玉米科技小院 吉林农业大学提供

  科技小院最早于2009年由中国农业大学创办成立,是集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技术示范推广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吉林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建设最早可以追溯到2009年,由吉林农业大学高强教授与中国农业大学米国华教授在梨树共建的“玉米科技小院”,也是全国最早的“科技小院”之一。2022年7月,教育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协联合下发《关于支持建设一批科技小院的通知》,对全国68个单位的780个科技小院予以支持建设,吉林农业大学共入选26个,数量居全国高校第6位,入选2023年全国科技小院培训基地,2个小院被评为全国“最美科技小院”。

微信图片_20230512174751.jpg

吉林农业大学副校长吕文发

  据吉林农业大学副校长吕文发介绍,近年来,吉林农业大学积极推进新时代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通过创立科技小院、研究生工作站、试验站和校外实践基地等措施,着力构建研究生实践育人工作新格局。依托科技小院培养模式,学校先后在吉林、江苏、浙江、湖北等省打造了具有吉农特色的小院群,大力推动研究生教育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与“三农”发展紧密结合。

桑黄 ,李玉.png

李玉院士在和龙桑黄科技小院指导 吉林农业大学提供

  这些科技小院充分发挥了学科专业优势,紧扣肉牛、黑猪、玉米、水稻、食用菌、人参、蓝莓等我省特色农业领域,覆盖安图、抚松、公主岭、梨树、大安、通榆等东中西部20余个县区,在新品种选育、新装备制造、生物肥利用和植物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提供人才支持和技术服务,形成了具有吉林特色的“小院矩阵”,打造了“政府主导、高校支撑、企业带动、农民受益”的新模式,构建了农业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新载体,展现了农大学子知农爱农兴农的青春风采,培养出了一大批知农爱农、掌握农业科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高层次农业人才,谱写了农林科教力量助力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微信图片_20230512180444.jpg

  吉林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特色鲜明,科技小院立足我省不同生态区域资源禀赋,以培育地方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为目标,以构建农业科技完整链条为抓手,用科技赋能我省“一县一品”建设,把区域资源禀赋转化为支撑振兴的新产业。科技小院遵循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零费用的“四零服务”准则,打破传统“自上而下”式农技推广模式,由问题导向开展“自下而上”式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显著提升,极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科技小院依托丰富的学校智力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业技术科普活动,有力实现了农民科学素质、文化素养、职业技能“三提升”,打造了一支“带不走”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把高校教育资源转化为乡村人才振兴的新力量。科技小院践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理念,已成为高等农林教育理实相融、知行合一的育人平台。

肉牛2.jpg

桦甸桦牛科技小院 吉林农业大学提供

  作为我省承担科技小院建设任务的唯一省属单位,吉林农业大学通过科技小院建设,实现了教书与育人、田间与课堂、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推广、创新与服务的紧密结合,把乡村振兴主战场转化为实践育人的新阵地。

  吉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院长邵玺文介绍,吉林农业大学坚持围绕乡村振兴产业需求,打造了以10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为引领的涉农优势学科群和“新农科”专业群,大幅增加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校生规模已超过1700人。科技小院的师生们先后通过开展田间课堂、现场观摩、专题讲座等形式开展技术培训与科普教育,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紧密合作,向其传播先进的农业技术与生产理念。近年来,学校科技小院累计组织各类农业知识和技术培训十万余人次,引导农民自愿采纳新技术,打通了科技知识与技术的传播渠道。学校致力于引育既能“顶天”科技创新,又能“立地”服务“三农”的农林科教人才,形成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李玉教授为引领,扎根一线的青年农业科技专家王秋举等为代表的师资队伍,每年派出260多名科技特派员和专家服务农业生产一线,110人次承担国家三区人才计划任务,为科技小院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学校坚持引导青年学生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发现真问题、研究真问题、解决真问题,打通“学校—小院—乡村”人才培养新路径,推进“大学+科技小院+基层企业+地方政府”一体化农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将农业科技创新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将毕业论文选题与产业技术问题相结合,将课堂所学所得与农民科普教育相结合,驻院研究生的科研学术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显著提高。利用科技小院平台,转变导师指导理念,强化培养环节,避免学专同质化培养倾向,指导研究生在生产中选题,在实践中完成论文,全面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学校科技小院现已累计培养研究生500余名,共发表高质量研究论文200余篇,一批批优秀的高层次复合型“一懂两爱”农业技术人才,通过科技小院走向“三农”一线,助力乡村振兴。

通榆2.jpg

通榆谷物科技小院 吉林农业大学提供

  未来,吉林农业大学将继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充分发挥科技小院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功能,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殷维

  摄像 殷维

  摄影 殷维

  制作 明鑫睿

  部分图片、视频来源吉林农业大学

编辑: 鞠华军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