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好友,家住长春新区。
隔三差五记者就会开车到这里逛一圈,找他们“聚聚”。
大家见面,少不了聊天。但不管唠啥,长春新区近来变化都是“必谈”题。
“听说没?前一阵子长光卫星自研卫星又刷新纪录了,这公司就在咱家附近!”
“不光是卫星,这边生物医药、光电信息、新材料产业也老厉害了,全国都有名!”
“兄弟,我跟你说,长春新区每一天都是‘新’的,以后你慢慢品。”
……
交流中,记者感受到朋友们的“自豪感”。而这种直观的感受,在接下来的行走中越发深刻。
几天前,中国吉林网记者去了长春新区几个地方,其中对创新这一“关键变量”的清晰投射,留下深刻印象。
好了,话不多说。
三个微场景,开启“新”观察。
艺术浮雕、互动投影、声光电一体化沙盘……
谋当下见未来 图片来源:长春新区
作为国家级新区——长春新区重要的展示平台,长春新区规划展览馆是展现长春新区总体规划布局及区域发展建设成就的重要窗口。
2020年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长春新区规划展览馆,察看产品展示,了解新区规划建设情况,为长春新区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年过去了,长春新区发展卷答得咋样?
行进式采访中,记者收获了一个又一个答案。
记者行走在馆中,创新的气息扑面而来:
“馆里”的新发现
全球唯一生长激素长效水剂;
全球有效期最长的水痘疫苗;
有机电致发光材料;
全固态激光器件;
蒸发源设备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全球首台点间距0.4mm2K可拼接超高清倒装COB显示器;
东北首家独角兽企业。
……
这样的例子,在长春新区规划展览馆还有很多。高能级创新次第展开,让自主创新由内而发。
对于国家级新区而言,产业项目无疑是其发展的生命力。
近年来,长春新区加快培育创新主体。实施“专精特新”企业“组团成阵”计划,实施高成长企业梯度培育计划;不断优化政策工具,全省率先实施企业创新积分制,引导资源要素向科技型企业聚集。
长春新区,吉林省创新发展“地标”。
北湖之畔,一座“天”字造型的建筑格外醒目,作为我国第一家商业遥感卫星公司,“吉林一号”卫星的“娘家”——吉林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光卫星”)坐落于此。
来到这里,记者最感兴趣的还是“长光卫星”卫星研制技术取得哪些进展?星座建设进入哪个阶段?
在采访中,中国吉林网捕捉到如下细节:
“吉林一号”应商业化而生,因创新而兴。
2015年10月7日,这家公司自主研制的“吉林一号”星座首组四颗卫星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创造了国内多项第一,其中“吉林一号”光学A星是我国第一颗商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拉开了我国商业航天大幕。
小卫星大产业
此后时间里,创新驱动成了公司发展灵魂所在。瘦身、减重、集成化……2023年6月15日,该公司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41星”的形式发射了高分06A等41颗自研卫星,刷新了中国航天单次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的纪录,同时也标志着“吉林一号”卫星星座组网工程成功实现“百星飞天”的阶段性目标。
翻看历年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记者发现,“卫星”一词自2010年起,已连年被写入相关文件。吉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更是提出,以“吉林一号”卫星为核心,打造卫星及航天信息全产业链。
眼下,这家企业作为吉林省创新驱动“无中生有”最鲜活的样本之一,俨然已成为全省创新发展的“热搜词”。
提起东北工业集团长春一东离合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春一东”),大家最为熟悉的就是它的离合器。
走进长春一东生产车间,记者眼神明显不够用了。
“科技赋能”打造“冠军”产品
生产线上工人们各司其职,伸缩自如的机械手臂上下翻转,叉车不停穿梭运转配件,高速运转成了这里的关键词。
“变新、变快、变强”,正是长春新区先进装备制造发展的缩影。
近年来,长春一东坚持“科技赋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比如,优化传统离合器、液压举升产品设计及工艺,提高产品一致性、耐用性、可靠性,努力打造“冠军”产品,巩固“专精特新”企业优势。同时,立足自身优势技术领域,利用地域及系统内部优势资源,着力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加快战略新兴产业培育,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如今,作为我国第17个国家级新区,在“集约化、内涵式”发展道路上,长春新区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428平方公里辖区内,集聚国家级研发机构55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占全省55.6%;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占全省87%;博士、院士工作站占全省40.4%和35.7%。全区集聚高新技术企业798户,占全省1/4、全市1/3;“专精特新”企业366户,近三年累计完成固投近千亿元,产业投资占比近60%。上市企业11家,占全市30%;全省2家“独角兽”企业均在新区生成。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
长春新区强势崛起,离不开“创新”这个优先级。
“近年来,我们始终把创新作为发展之魂、立区之本,蓄力提升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强区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快培育创新主体,促进成果转化落地,打造良好创新生态。”长春新区科技局副局长鲁洪告诉记者,展望未来,长春新区将围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战略使命,将科技创新深度融入“一区引领、三片支撑、十园联动”发展格局,制定长春新区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构建“政产学研金介用”七位一体科技创新“北斗七星阵”, 实施搭平台、育主体、聚要素等八大工程、29项具体工作。利用三年时间,全面提升长春新区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把新区建设成“区域领先、全国一流”的科技创新高地。
“创新”,已深深烙在吉林人心间。
当前,吉林省坚定不移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以创新型省份建设为旗帜性抓手,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科技强省、人才强省,努力把吉林人文科教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长春新区让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这给吉林振兴注入怎样的动力?
长春新区“新”意十足
“长春新区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不断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集约化内涵式发展,担负起国家赋予的‘五大安全’重任,围绕国家赋予的功能定位。此外,贯彻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长春振兴突破攻坚重要部署,成为长春新区整体发展谋划和行动落实的根本遵循和实践主题。”吉林财经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魏旭表示,三年来,长春新区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辩证思维,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让创新深深扎根于长春新区产业发展的土壤中,统筹建设现代化的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发展推动新区的现代化建设进程,让长春新区建设充满“新”意!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栾喜良
摄影 郭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