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路观察+》特别版③ | 蹲点田间地头,看吉林农业发展之变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赵新 3751449
《新发路观察+》特别版③ | 蹲点田间地头,看吉林农业发展之变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赵新 3751449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网原创

《新发路观察+》特别版③ | 蹲点田间地头,看吉林农业发展之变

2023-07-24 09:41      来源: 中国吉林网

    重要节点,吉林很有看点!

  2020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五年内第三次来到我省视察,对吉林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7月22日,又是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日。

  当天,第三届黑土地保护利用国际论坛暨第九届梨树黑土地论坛在长春农博园开幕。

  回溯论坛,一些关键信息释放大量发展信号。

  比如,既要“养好地”,又要“用好地”;要用“黑科技”守护“黑土地”;又如,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端稳中国饭碗,吉林责无旁贷。

  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近年来,吉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坚决扛稳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总结推广“梨树模式”,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粮食产量连续两年超过800亿斤,每亩单产在全国粮食主产省中居第一位,粮食产量向千亿斤水平迈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查了一下数据。2022年吉林省粮食总产量达到816.16亿斤,同比增产8.32亿斤。

  这意味着啥?

  吉林省为14.1亿中国人的饭碗里多装了半斤粮!

  这是一组数据,又不单单是一组“数据”。

  背后展现的是吉林农业硬核实力,也折射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说到生动实践,中国吉林网记者在省内多地田间地头“蹲点”时,也发展了一系列“肉眼可见”的农业之变。

  脚下是松软油黑的土壤,眼前是绿浪翻滚一望无际的青纱帐。

033e4255b62d7b71d10c0ec6e81e0fce_W020230722615097974927.png

 885f3773a04f221e4ccfb6ada834fc25_W020230722615098405988.png

  希望的田野   中国吉林网  蒋盛松 摄

  在梨树县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看着眼前长势喜人的庄稼,眼神中充满了丰收的期待。

  三年前,“梨树模式”让他广为人知。

  王贵满说:“我赶上了黑土地保护的好时候。”

  “三年来,我们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建立一定规模的标准化机制,即现代农业生产单元建设。现代农业生产单元是以合作社等经营组织为主体,政府主导,金融、保险、粮贸和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为一体的梨树模式推广格局,实现标准化、机制化、信息化和契约化。该项工作2021年得到了国务院的表扬。”王贵满说,今年的春耕“梨树模式”实现了适宜区域的全覆盖。在此基础上,规模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测土配方施肥的精度在提升,即在氮磷钾配方的同时,中微量元素的配方在融入。与此同时,农业机械无人化和智慧化程度在提高。

  全力攻克农机装备等方面的“卡脖子”问题上,王贵满也透露一项重要突破。

  “我们还完成了一款更加简便、精准和实用的多功能免耕播种机。该机具获得或已经申报发明和实用新型等专利10项”他说。

  梨树县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县。

  近年来,梨树县以农业绿色发展为引领,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提出并打造100万亩国家绿色玉米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做大做强绿色食品产业的新目标,走绿色兴农、质量兴农之路,不断夯实梨树绿色崛起之基。

  把视线切换到永吉县。

  智慧与农业结合,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

  记者在永吉县九月丰家庭农场,找到了答案。

  作为吉林省吉林市第一家卫星遥感智慧农业示范家庭农场,“慧”耕田地成了这里的一大亮点。

  九月丰.jpg 

“智慧农业”促丰收  中国吉林网 郭亮 摄 

  通过建立地面摄像头、低空无人机、外太空遥感卫星的多层立体管控平台,对春季作物耕种、夏季田间管理、秋季收割入库和运输等全流程实施远程监控……

  “农场利用基于“可视农业”的农业技术服务平台,打通传统农业与互联网的壁垒,生产管理不用亲自到田间地头,在家里通过手机客户端就对农作物生产全过程实施“掌上监控”。”中国吉林网记者在与永吉县九月丰家庭农场负责人交流中得知,贯通数据链、提升价值链,提高了农业产业发展质量。目前,农场将“智慧农业”与“生态农业”“绿色食品”“互联网+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现代家庭农场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协同跨越式发展。客户群体通过“智慧农业”生产管理体系在前期生成的农产品二维码,实现了农产品“全程可追溯”服务体验。

  下个地点,咱们一起感受“科技增粮”。

  走进镇赉县嘎什根乡,一望无垠的水稻田里,稻苗正茁壮成长。

  谁能想到,这大片大片的稻田,此前竟是连野草都难以茁壮生长的盐碱滩。

  如此巨变靠啥实现?

  转变背后与农业科技人员的驻守息息相关。

  在省农科院嘎什根试验站,第四代科技人员到此扎根。马巍就是其中之一,他的身份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副研究员。

image.png

image.png

  科技种田有力量  中国吉林网  蒋盛松 摄

  “我们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实践,以选育耐盐碱高产品种为前提,以‘深厚耕层+肥沃耕层+降碍除障’耕层构建技术为核心,以抗逆栽培技术为保障,形成了苏打盐碱地水稻稳产可持续技术模式,大幅提高了盐碱地水稻综合生产能力。未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稻米的品质也将越来越重视,我们将在优质稻米的选育和配套栽培技术上下足功夫,不仅要实现盐碱地水稻高产,而且产出的稻米还要更好吃。”马巍充满信心地说。

  盐碱地上“稻花香”,科技种田有力量。

  如今,镇赉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扩大至305万亩,其中水稻面积占一半以上。当前,镇赉县正在实施“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整治”国家试点项目,计划新增耕地12.35万亩,增加粮食产量6万吨。

  上述几个片段,描绘吉林希望的田野上生机无限,也投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生动实践。

  “我们看到,吉林省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全产业链’谋划农业生产,实现吉林农业产量、品质、效益全方位优质发展。”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韩俊友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自然资源是吉林农业的优势和潜力,吉林省为黑土地提供保护“良方”,普及推广保护性耕作“梨树模式”,努力攻关突破“卡脖子”技术。眼下,吉林正加快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

  田野,孕育丰收的希冀。

  再过几个月,吉林大地将再度染上“金黄”,让我们一起迎接那一刻的“丰”景……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栾喜良


编辑: 赵新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