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9月,一阵风吹过,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曳。
登上长春市九台区红光村稻田公园的观景台,一眼望去,金灿灿的一片,丰收在即的喜悦也扑面而来。
红光村位于饮马河西岸,村里多数劳动力在外务工,全村的276公顷水田一度面临着谁来种、怎么种的难题。
红光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成立了合作社,过去村里的小田块,建起了连片的高标准农田,村民以土地入股,进行规模化经营。村集体与农业企业合作,共同经营合作社土地。
企业的参与为红光村的农业生产带来了全新理念。红光村实现了水稻种植全程机械化。在稻田里,视频监控设备、气象监测系统等一应俱全,合作社可以对稻田实时智能监测。
现在合作社春天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和增施有机肥,夏天使用绿色防控病虫害技术,秋收后将水稻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稻田里的稻田鱼、稻田蟹、稻田鸭和谐共生。水稻不仅连年丰收,品质也越来越高,逐步实现了绿色水稻现代化、产业化发展。
“新产业模式实行现代化管理,集约化经营,跟稻米有关的一二三产深度融合,村民入股分红收益高于当地村民收入的50%。”龙嘉街道文广旅科科长孙思亮说,如今,红光村的农民收入正在逐年增加。
丰收在即,红光村处处洋溢着收获的喜悦,而这里,也仅仅是今年九台区农业丰产增效的一个缩影。
在采访中,中国吉林网也了解到,今年九台区为保证水稻丰产增收,采取项目支撑的方式、通过实施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项目,在项目区示范推广五大技术模式。并且在九台区其塔木、兴隆2个水稻主产乡镇街打造2个万亩示范片,在龙嘉、其塔木、莽卡、兴隆、九郊、苇子沟、上河湾7个乡镇街打造10个千亩示范方。通过在示范区域内推广节本增效技术模式,使九台区今年水稻比去年丰产增效达到10%以上。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王昕
摄影 郭亮
摄像 赵叶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