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培训作为广大学生和家长绕不开的话题,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为加强校外培训监管,对校外培训行政处罚立规定则,教育部颁布《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于10月15日起施行。
近日,中国吉林网记者以家长的身份走访了长春市部分校外培训机构,了解新政落地后的现状。
校外培训机构运营正常
桂林路作为长春市知名商圈,由于附近学校较多,附近的多个大厦也曾是校外培训的“集中地”。
在凯维大厦、中岚大厦、汇华大厦记者看到,原来这几所大厦外满墙的课外培训班的名称早已不复存在,走进楼内,各楼层的指示牌上还零星地写着几家校外培训机构的名称。
“我们目前所授课的内容就是兴趣班,严格按照国家出台各项政策执行。孩子们一般都是晚上下课之后过来上课。” 一心教育前台接待说。
通过走访多家培训机构,对于记者提出的是否了解《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时,培训机构人员均给出了肯定的回答。
“豆瓣教育”负责人刘校长告诉记者,从“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两年多里,这栋楼从门庭若市到冷冷清清,多家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培训机构也因此关门,留下的一些培训机构也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进行了转型。
刘校长表示,对于新的《办法》施行是了解的,但对机构运行并未有太多影响,“不碰红线”也为了机构能够更好地经营下去,至于网上的各种说法,其实并没有发生。
补课“从明到暗”依然存在
记者注意到,此次《办法》的实施,明确了擅自举办校外培训机构,擅自开展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擅自举办社会性竞赛,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开展培训活动等违法情形及法律责任,从多个维度清理校外培训监管死角,对校外培训的治理不可谓不严。
采访中,一些家长期盼孩子接受更加优质的教育,互相攀比、暗自较劲的心理依然存在。
在君子大厦的一家培训机构外,记者与前来陪同孩子上课的家长进行了对话。
“你家孩子是不学了,但是别人家孩子还在私下学,差距一下子就拉开了。”杨先生坦然地说,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自己从很多渠道找过补课的老师,大大增加了家庭生活开支。
多名家长也表示,一些家长在比较隐蔽的民房,几个人私下找老师进行“私教”补课。也有家长会在58同城、小红书上搜寻一些类似家教、一对一的老师进行补课。
“我家孩子报了十多个班,他如果不上课,我心里更焦虑。”学生家长李先生说,一定程度上“双减”减轻了一些学生家长的攀比心理,但“内卷”情况依然严峻。
对此,长春市某中学校长认为,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依旧存在,只要存在考试选拔和筛选,就有竞争和就业压力,教培也就有市场。
“在‘双减’政策下,违规公开培训的确大面积减少,但很多学生和家长的负担还是比较重的。”他说,首先,一些家长自己辅导不了孩子作业,其次,课外辅导转入地下,找人辅导更困难。一些在校老师在外进行“一对一私教”等形式进行家教培训,学校及监管层存在监管盲区。《办法》出台后,会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采访中,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家长表示,《办法》施行后,自家孩子的在校“名师”也把校外的课从线下转向了线上,未来能否继续上课也是未知。
《办法》施行恰逢其时
晓刚(化名)是一位在校外培训行业从业15年的资深人士。他说,在长春校外培训机构市场上,按行业属性来说主要分为本土型、全国连锁型和舶来品三大类。
从“双减”到《办法》施行,让市场竞争回归了理性并重新洗牌,这也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晓刚相信,经历了 “阵痛期”后,他将继续坚持教育的公益属性,配合好学校教育,做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者。
长期关注教育领域的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监事长曲春明认为,“双减”改革实施两年以来,教育部联合多部门打出“组合拳”,取得效果显著。但面对监管,一些培训机构“转线上”“转地下”“换马甲”,玩起了“捉迷藏”,给家长带来了风险并助长了“内卷”风气,此时《办法》的施行可谓是对症下药、恰逢其时。
“《办法》施行后让校外培训监管更加权责清晰、有法可依。不给违法者留下投机取巧的法律漏洞。也给正规的校外培训合理生存、健康发展的空间。”他说。
严查校外教育培训并落实《办法》
自“双减”工作开展以来,长春市各级教育督导行政部门持续加大“双减”督导工作力度,取得成效。记者梳理发现,每当节假日来临之际,长春市均会针对校外教育培训和在职教师违规有偿补课进行严查和治理。
《办法》施行当天,公主岭市教育局还召开了关于落实《校外培训行政处罚暂行办法》启动会议。会后按照工作部署,两个工作专班及各中小学校立即分头行动,教育局机关成立4个检查组,各学校成立28个巡查组,下沉市区及乡镇开展工作,共排查到违规培训线索2条,均已初步完成现场取证工作,案件正在调查处理中。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越明
图片来源:除署名外 记者 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