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大学在多个领域获得重要突破:甲骨文释读获奖,探月领域取得重要发现……受到包括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等央媒的深度关注和重点报道,这不仅体现了吉林大学的综合实力,也彰显了吉林创新发展的综合实力。
日前,中国文字博物馆发布公告,公示第二批征集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获奖名单,吉林大学两项成果入选。
吉林大学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分别是吉林大学周忠兵提交的考释文章《出土文献所见“仆臣臺”之“臺”考》,吉林大学李春桃提交的考释文章《释甲骨文中的“觴”字》。
人民日报、光明网、观察者网、每日经济新闻等都给予了持续关注。
获奖者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古籍研究所教授周忠兵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吉大古文字学有比较悠久的历史,学风扎实严谨,激励自己要更加努力,希望能做出更好的成绩来。
另外一位获奖者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古籍研究所教授李春桃表示,自己常常因为能够考释出一个疑难字,或者是解决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而感到兴奋,“作为年轻一代的老师,有义务、有责任发挥自己的能力。”
由吉林大学联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意大利特伦托大学、冰岛大学等中外科研机构组成的研究团队,12月3日在探月领域取得重要发现。团队结合嫦娥五号、美国阿波罗等不同时期月球样品数据,获得了全新的高精度月球表面化学成分分布图,将为月球晚期岩浆活动和热演化历史研究等提供可靠数据。这次重要发现,提高了人类对月球火山活动的理解,并为月球的地质演化研究奠定基础。
该消息被新华社重点报道。
同时还登上了央视新闻、文汇报、解放日报、中国航天报等多家媒体。
央视新闻对此进行了重点采访。
还对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教授杨晨进行了采访。
杨晨详细解读了此次科学研究的成果,并表示,将在吉林大学这样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为国家嫦娥探月作出自己更大贡献。
吉林大学入选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获奖名单,体现了考古学科作为吉林大学优势学科的实力。近年来吉林考古成绩斐然,吉林珲春古城村寺庙址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吉林和龙大洞遗址等四项重要考古成果入选“考古中国”重大项目……从甲骨文释读获奖到探月领域取得重要发现,上天入地、纵横古今,是吉大实力,更是吉林实力,这些累累的硕果都体现了吉林文化软实力的全面提升。
这一系列重要成果的背后,是吉林省凭借良好的科教平台、人才政策,各领域成果层出不穷,彰显了吉林振兴发展的硬核实力、创新突破的强劲动力。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殷维
制作 明鑫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