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万事,吃饭为大。
说起吃饭这件事,吉林特别有话说。
吉林省地处世界黄金黑土带、黄金玉米带、黄金水稻带、黄金肉牛带……
(来源: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150天的生长期,2900小时日照,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赋予了吉林大米优良的营养和口感;
(张秋磊/摄)
科学饲养,肉质鲜美,吉林的牛肉远近闻名;
还有正在强势崛起的“中国蛋谷”……
(通化市委宣传部提供)
玉米、人参、木耳、梅花鹿、各种杂粮杂豆……
在丰富中国人的餐桌,当好全国人民的“粮仓”“肉库”和“中央厨房”这件事上,吉林从来都是认真的。
2023年,吉林为了中国人的餐桌,做了几件大事,拼得很!
第一件事,当好“粮仓”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一头连着国家战略,一头连着百姓生活。
2023年,咱吉林省在种粮这件事上,再度“技惊四座”。
为啥这么说?
一组数据最能说明:
(宁静/制图)
作为我国粮食主产省,吉林省坚决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2021年粮食总产807.84亿斤,2022年总产816.16亿斤,2023年总产837.3亿斤。
两年的时间,吉林省的粮食总产就增加了近30亿斤。
这是个什么概念?
就是吉林平均为每位中国人的碗里多装了2斤粮。
(郭亮/摄)
看到这里,您一定很想知道:
吉林的这份“优粮”答卷到底是咋交出的?
(4月20日,在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农民在保护性耕作示范田里进行春耕作业。新华社)
——拼在前!启动“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
一年之计在于春!
1月,2023年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今后五年我省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全面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让中国人的饭碗更多装吉林粮。
吉林人这么说,也这么干!
4月17日,黑土地上春耕在即。吉林省正式启动“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
……
今年以来,我省逐个环节安排部署、逐季压茬推动落实,采取有力措施,全力以赴夺取粮食丰产丰收,当好国家粮食稳产保供“压舱石”。
粮食总产837.3亿斤,就是拼搏一年,吉林人在大农业上交出的“优粮”答卷。
——拼技术!黑土地、盐碱地都是“米粮仓”
土生五谷、藏粮于地。
吉林省位于世界三大黑土区中国东北黑土区的核心地带,真正的“抓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能发芽”。
(郭亮/摄)
坐拥宝贵资源,吉林的发展目标一直是:既要“养好地”,又要“用好地”。
为了实现黑土地保护提档升级,吉林省与中科院共同实施了“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在粮食主产区建设3个万亩级、30个千亩级示范基地,成立了6位院士领衔的省黑土地保护专家委员会,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工程研究中心5个。
如今,“梨树模式”已成为防风固土、培肥地力、抗旱保墒、节本增效的综合代名词。
(梨树县一处农田进行农机秋收作业。新华社)
除了黑土生金,吉林粮食连年增产,还有另一个重要增长极——西部盐碱地。
(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大屯镇英台村稻田 无人机航拍照片。 新华社)
2022年以来,吉林省谋划实施盐碱地综合利用土地整治项目145个,计划新增耕地面积70万亩,实现种植49.4万亩。
无论是黑土藏粮,沃野生金;
还是曾经的“碱疤瘌”变成了丰产的“米粮川” ,都是拼搏一年,吉林人在大农业上交出的“优粮”答卷。
与此同时,2023年,科技为吉林的现代农业勾画出了更多可能,助力吉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
(在永吉县一拉溪镇九月丰家庭农场,农民通过“智慧农业”指挥平台查看水稻插秧进度。新华社)
再说说第二件事,当好“肉库”。
(张秋磊/摄)
在农安县巴吉垒镇双榆树村的吉林新兆农牧业股份有限公司肉牛养殖场,天气暖和的时候,肉牛就会在牛舍外的散养区或卧或溜达,悠闲的沐浴着阳光,不时的便有“哞——”的一声长鸣,声音雄浑嘹亮。
(张秋磊/摄)
“我这里有牛舍10栋,今年计划存栏肉牛达到3000头,”稍早时,吉林新兆农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程兆礼接受采访这样说。
作为全国重要的优势肉牛主产区,我省肉牛总量规模、质量标准、种源建设等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拼扩能!持续发力“千万头肉牛工程”建设
2023年吉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今后五年我省要深入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加快建设畜牧业强省。
今年,吉林省树立大食物观理念,持续发力“千万头肉牛工程”建设。
从“牛十条”“实施意见”到今年印发的“产业规划”和7个专项政策措施,我省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政策体系,政策导向由重点支持养殖环节向全环节全链条覆盖延伸,系统性、精准性进一步提升。
(张秋磊/摄)
粮食和肉牛统筹推进,用“小肉牛”带动大产业,让“四个蹄子”追赶“四个轮子”。
肉牛饲养量连续两年保持10%以上增速,今年前三季度饲养量达到631.2万头,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000亿元,同比增长7.6%。
累计谋划实施千头以上大项目236个,开工率86.9%、完工率30.9%,完成投资122.34亿元。
培育“牛经济”,做强“牛文章”,也是拼搏一年,吉林人在大农业上交出的“优良”答卷。
(张秋磊/摄)
第三件事:打造“中央厨房”
作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产品供应地,吉林正通过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把黑土粮仓打造成“中央厨房”。
——拼产能!“中国蛋谷”在这里崛起
一个饲养员管理8.8万只蛋鸡;
一个企业年存栏蛋鸡1000万只;
拥有100多项专利技术、200多个创新产品,创新产品对产值的贡献率达90%以上……
开足马力、奋力向前的金翼蛋品,只是辽源打造“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一个缩影。
(吉林金翼蛋品有限公司员工在卤蛋加工车间紧张忙碌。来源:网信吉林)
近年来,辽源市把东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作为重点项目,不断整合资源,以金翼蛋品为核心的中国蛋谷规划项目不断延伸产业链条,鸡蛋深加工产业已辐射全省。
“中国蛋业看吉林,吉林蛋业看东辽。”
在这里,“中国蛋谷”的强势崛起,更是拼搏一年,吉林人在大农业上交出的“优良”答卷。
吉林也是玉米的主产区。
(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友忠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将收获的玉米放入科学储粮仓。新华社)
近年来,吉林把玉米主食化作为重要发展方向,正成为玉米食品重要供应地。
在全国产粮大县吉林公主岭的农嫂食品有限公司,一穗穗加工好的鲜食玉米正装箱并发货。
企业每年加工鲜食玉米超1亿穗,实现全年不停工,不仅卖向全国,还卖到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吉林省梨树县,多家合作社鲜食玉米线上线下销售火爆。新华社)
农业产业由粗到精、由短到长、由单一到复合。
推动农业扩规模、增效益,建设全国高端食品加工基地,同样是拼搏一年,吉林人在大农业上交出的“优良”答卷。
时至岁末,黑土地上,仍然处处洋溢着丰收后的喜悦。
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主攻方向,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吉林一直拼搏在路上。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王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