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界碑行·走边境 看振兴①|集安:走进“东北小江南” 看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王金顺 3819236
千里界碑行·走边境 看振兴①|集安:走进“东北小江南” 看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吉网原创-第一新闻 王金顺 3819236

报料电话:0431-8290222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第一新闻 > 吉网原创

千里界碑行·走边境 看振兴①|集安:走进“东北小江南” 看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2024-02-05      来源: 中国吉林网

       read_image.png

       开栏语:吉林省东部与朝鲜、俄罗斯接壤边境线长1438.7公里,110块界碑,分布在长白山麓及图们江、鸭绿江河谷。吉林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发展边疆经济,扩大沿边开放。即日起,新华社吉林分社与中国吉林网联合采访推出《千里界碑行·走边境 看振兴》特别报道,三路记者沿途接力分赴鸭绿江流域、图们江流域、长白山三个区域,带您领略鲜活、生动的产业兴、生态美、发展快、生活好的吉林边疆振兴发展新气象。

  如果把中国版图陆地部分比作一只俯瞰太平洋的雄鸡,那么,位于鸭绿江国境铁路大桥的23(1)号界碑所在的地方正是雄鸡最重要的咽喉处。这里也是当年“抗美援朝第一渡”的所在地。

  界碑的一边就是素有“东北小江南”之称的吉林省集安市。这里南面临水、三面环山,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赋予这座城市以独特气质。

  近年来,集安市以文化赋能、产业支撑为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一幅美丽的乡村振兴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

  寒冬腊月,我们走进这座边境之城,感受这里的新风貌。

  让“中国人参之乡”品牌享誉大江南北

  人参素有“百草之王”的美誉,吉林省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人参主要产区,其产量占到世界的四成、中国的六成。

  集安市清河镇,这里是全国唯一一个以人参产业为主题的特色小镇。

  近年来,清河镇围绕以人参为主的产业链条,构建参旅融合发展模式。在弘扬人参文化的同时,打造区域经济新增长极,探索一条以生态环境为保障,特色产业为支撑,文化旅游为牵动的乡村振兴之路。

  “这两支野山参是19年的,极具性价比,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度非常好。”在中国·清河(澳洋)野山参国际交易中心内,总经理张俊伟正在向前来洽谈的客户介绍着野山参。

  据了解,该交易市场是集人参线上线下交易和商贸、观光、科普、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是目前中国最大的野山参交易市场。

  张俊伟告诉记者,市场每5天一个集市,全年共举办70多场,每年在这里交易的野山参占全国交易额的80%-90%以上,年交易额50个亿左右。

  “前来选购的多数都是从业人参行业的专业客户,我们的人参发往全国,也出口国外。”他说。

   小品种,大产业!

  多年来,人参产业已经推动清河镇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提质增效。

  通过电商平台的直播推介,让村民贾颜嘉也收获了“网络红利”,不仅推介了家乡, 也让更多网友学会了挑选人参,还通过直播销售做到了年销售额1200多万元。

  采访中,贾颜嘉一直笑得合不拢嘴,介绍着在互联网端与网友们互动的故事。

  “我家有3个山头,240亩林下参,开通直播后,我就每天带着网友一起了解人参、推介人参。甚至在采参季节直播的时候,网友们都亲切地称我父亲为‘老丈人’,跟着他一起在山上挖人参,网友们如像期待开盲盒一样,纷纷留言评论,直播间的人数也越来越多。”她说。

  贾颜嘉说,手机成了“新农具”,这也让更多在外的年轻人回到了家乡创业,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家乡,了解人参。

  未来,清河镇将继续加大人参产业的种植、宣传、创新、发展,实施品牌强参战略,加强品牌运营管理,推进网络化、数字化人参文化及品牌建设,建立以人参为主体的多渠道产业链,全面推动人参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及参小妹数字藏品等衍生产品的发展,提高人参产业效益和产品附加值,将人参、文化、产品、旅游融为一体,共建千亿级人参产业。

  做足“活”字文章 壮大集体经济

  虽然已是寒冬腊月,但在集安市太王镇高台子村的冷面加工厂和泡菜加工厂里,工人们忙得满头大汗,一派火热景象。

  厂房不大,但却为高台子村的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工作岗位,带动村民增收的同时,也促进村集体经济收益翻倍。

  具体路径如何实现?在加工厂内,村书记罗玉伟一边介绍着产品,一边讲述着自己从返乡创业做电商,到成立合作社,再到带动集体产业项目,让村民走上了致富路的故事。

  2005年辞职返乡后,罗玉伟一直在创业的路上摸索。直到2007年,通过一次去南方考察的机会,他才找到了自己的创业点。原来,东北土特产在南方品种单一不说,价格还特别贵。罗玉伟一琢磨,集安市土特产资源丰富且质量上乘,自己本身还懂网络,何不搭起土特产到大城市的桥梁?看准这个机遇,罗玉伟开起了网店。

  2009年,他开了个加工林下参的工厂,陆续解决了不少村里的劳动力就业问题。同年,他还成立了农产品种植合作社,给社员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不少农户看到罗玉伟能干会干,都主动加入到合作社中来。

  合作社和网店都干得红红火火,当地的土特产在网络上也深受网友们喜爱。

  村党支部整合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成立了集安市村品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30万新建冷面加工厂,投资50万元建辣白菜加工厂项目。

  他接过村民手中的辣白菜后告诉记者:“我们的产品深受网友喜欢,原来没成立加工厂前,有一次一天最多卖了2万多斤,但是因为加工跟不上,无奈退掉了7000多单,特别遗憾。”

  现在,高台子村深挖乡村优质的自然资源,打造高品质的产品,利用电商直播多年的经验和流量,打造高信誉度的直播间,将高台子村产品乃至集安市优质产品销售向全国买家。

  “如今,我们的产业链又长了一块,村民的收入又翻了一番。”说到这,罗玉伟信心更足了,他坚信未来家乡父老的“钱袋子”会更鼓,日子也会越过越好。

  冰葡萄特色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集安市地处长白山下、鸭绿江畔,是中国野生山葡萄的原产地,也是亚洲最大的山葡萄种植基地。

  山葡萄在半大陆半海洋性气候的作用下,培育较好。集安所处的北纬40度,也是全球葡萄优质产区所位于的“葡萄酒黄金纬度带”。

  走进集安市鸭江谷酒庄有限公司的车间,迎面扑来的便是甜美的葡萄香气,刚刚采收后的葡萄正在这里压榨。

  “我们每年采收的时间都在12月中旬左右,坚持温度降到零下12、13摄氏度以下,这样才能保证葡萄原汁,香气充足,各类物质更加饱满,坚持当日采摘,当日压榨,减少了氧化时间,确保了果汁的新鲜。”集安市鸭江谷酒庄有限公司总经理孔庆森说。

  经过多年的努力,通化地区的野生山葡萄历经4代杂交,形成了中国独有的葡萄品种——北冰红。北冰红具有优质、丰产、抗寒的特点,亦是全世界第一个无须浸皮工艺便能酿造出红色冰酒的品种。

  目前,集安当地制定了葡萄与葡萄酒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依托特产、旅游资源优势,促进葡萄酒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为旅游业提供农业观光、休闲体验等配套服务,更好丰富旅游商品,增加旅游收入,实现创一方品牌、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格局。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

  记者 越明/文 马瑞/摄

  题图设计 王丽华

  新华社吉林分社 中国吉林网 联合出品

编辑:王金顺

看吉林新闻,尽在吉网公众平台